路加福音 [路加](Gospel of Luke, Evangelium Lucae [Luke, Lucas])

按照遠自教會初期的傳授,路加福音是第三本正經福音。由於路的希臘語文和寫作技術的優美,雖未能稱為「古典文學作品」,卻有「天主教文學作品」之稱。

一、作者

從初世紀開始,教會都一致承認路的作者,就是聖保祿的隨員路加醫生,連異端派的瑪爾強(Marcion : 140)也承認這點。第二世紀中葉,路已普遍題名為「路加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只是關於路的耶穌童年史(1-2)、建立聖體聖事的詞句(22:19b, 20)和耶穌流血汗的事蹟(22:43)的原著性,古代的異端派和近代的唯理學者曾一度否認或懷疑。但是,他們的理由,不足證明這些片段是後期補上的(參閱EBn. 397)。

路加(意義不詳),是敘利亞安提約基雅人,出生於外教家庭,原是醫生(哥4:10-14)。大約於公元四○年在安提約基雅領洗,後來成了聖保祿的「合作者」(費24)。在聖保祿第二次出外傳教時(公元五○∼五二年),路加隨同他到了馬其頓斐理伯城(宗16:10-12)。聖保祿第三次出外傳教時(五三∼五八年),聖路加又隨同他到了凱撒勒雅,在那裡認識了執事斐理伯(宗21:8, 9),後又一同到了耶路撒冷,在那裡認識了耶穌的表兄弟次雅各伯及教會的長老們(宗21:15-18);大概也在那裡認識了幾位跟隨耶穌的熱心婦女(路8:2, 3; 24:10),及那些「自起初親眼見過並為真道服役的人」(路1:2)。其後,約於公元六一年,又陪同被捕的保祿京到凱撒勒雅,再由水路到了羅馬(宗27:1-28:16)。在聖保祿這第一次在羅馬被囚的期間內(六一∼六三年),路加常在左右(哥4:14; 費24),在羅馬他一定遇見過伯多祿馬爾谷(伯前5:13)。聖保祿羅馬第二次被囚時(六五∼八七年),只有路加一人與他在一起(弟後4:11),大概也親身給聖保祿送了終。保祿殉教後,路加似乎離開了羅馬,但往那裡去了,並死於何時何地,都無從稽考。按一古代傳說,他守獨身,往希臘(阿哈雅)傳教,後為主殉命,享年八十四歲。他的遺體於公元三五七年,與聖安德肋的遺體一同運往君土坦丁堡,一一七七年又運往意大利巴杜亞(Padua)。按十四世紀的傳說,現存在羅馬聖母雪地殿的一張聖母油畫像,是路加的作品。

二、寫作

按照古代的傳授,路寫於瑪(阿刺美文的)和谷之後,卻寫於宗(路加的第二本作品:宗1:1)之前,而宗約寫於公元六四年,即寫於聖保祿第一次在羅馬被囚(宗28:30, 31)的期間內,或之後不久,而谷又寫於五五∼六二年間,因此,路大概應寫於公元六一∼六二年間。有些學者則根據聖依肋乃(St. Irenaeus:卒於二○二年),的證言,認為路寫於聖伯多祿與聖保祿致命之後,即六七年後。今日許多學者則認為路寫於耶路撒冷聖城毀滅(公元七○年)。後宗座聖經委員會則認為應寫於公元七○年之前(EBn. 400)。至於寫作的地點,古代傳說,有認為是希臘(阿哈雅),也有認為是埃及,近代學者則多認為是羅馬

路的寫作對象,雖與宗一樣,明文說明寫給德敖斐羅(宗1:1; 路1:1),但很顯明是寫給歸依天主教的希臘人,因為:一、按希臘的用法,以「猶太」指整個巴力斯坦(1:5; 4:44; 6:17; 7:17等處);二、解釋和翻譯猶太人的風俗(22:1, 7);三、省去(參閱瑪10:5; 谷7:24, 30+瑪15:21-28:路則從略)或緩和(6:33+瑪5:47)使外邦人見怪的言辭和事實;四、略去與外邦人無關的事情(有關猶太法律的事情),卻強調基督的救贖與外邦人的關係(3:34-38; 4:24-30);五、特別褒揚外邦人的善行(7:2-10; 10:30-37; 17:11-19; 23:47);六、對女性的記載特別細心(7:12-15, 36-50等處),好像有意表示尊重女性在羅馬希臘社會中享有的地位;七、強調天主對罪人的仁慈(7:36-50; 15; 23:43等處)。

至於路的寫作資料,主要的是谷路的一一五○節中,有三五○節與谷同,佔谷的一半強;其次是瑪(局部的希臘譯文?):路有三二五節與瑪同;再其次,則是其他文件(宗1:1-3);此外,尚有口頭的資料來源,如:聖母(2:19, 51)、伯多祿雅各伯(宗21:18)、斐理伯(宗21:8)、其他門徒(宗21:6),尤其是聖保祿的教理講授,這不但因為聖路加是聖保祿的隨員,而且因為路的記述(22:19, 20+格前11:22, 23; 24:34+格前15:5)和神學思想(救贖的至一性,見羅)與保祿全然一樣,致使有「聖保祿的福音」之稱。這一來,如此多寶貴的資料,再加上聖路加的仔細訪查和按次第記述(1:1-3),並參照世界史的記述(1:5; 2:1, 2; 3:1, 2),使路實成為一本有權威的歷史書。

由於在寫作時,聖路加除了谷和瑪外,尚有如此多的資料來源,因此在對觀福音中,路有許多獨有的資料,如童年史(1:2)中,只有2:21=瑪1:25 b以及2:39, 40=瑪2:22, 23; 傳教史中獨有的資料是4:16-22a; 7:11-17, 36-50; 8:1-3; 10:17-20, 30-42; 11:5-8, 27, 28, 53, 54; 12:1-9, 13-21; 13:1-22, 31-33; 14:1-6, 12-14, 18-33; 15:1, 2, 8-32; 16:1-12, 14, 15, 19-31; 17:7-21; 18:1-14; 19:1-10; 復活事蹟中獨有的資料是24:13-35(谷只有兩節的記載:16:12, 13)24:44-49。

三、內容與神學

路的內容,雖有上述許多獨有的資料,可是全書的結構與谷及瑪相同。茲列表於下:

序言:1:1-4

Ⅰ. 童年史

1. 若翰誕生(1:5-80)

2. 耶穌誕生(2:1-40)

3. 童年生活(2:41-52)

Ⅱ. 傳教史

1. 前引(3:1-4:13)

2. 在加里肋亞(4:14-9:50)

3. 赴聖城治病施教(9:51-19:28)

4. 在耶路撒冷講道(19:29-21:38)

Ⅲ. 受難史

1. 受難而死(22:1-23:56)

2. 死而復活(24:1-49)

3. 升天(24:50-53)

路的中心思想就是救贖的至一性。因此,路加敘述救世主的族譜時,不只限於選民的小圈子內(瑪1:1-17),他溯源直上,直至亞當,且加上一句:「亞當是天主的兒子」(3:38),用以強調整個人類不分種族,都是天主的子女。因此,他特別記載耶穌對撒瑪黎雅人的容忍(9:51-56),讚美他們的慈善(10:30-37)和知恩(17:11-18);又記載百夫長的正直(23:47)、善心和信德(7:2-10),因為耶穌是異邦的光明(2:32),他的救援是屬於萬民的(2:31, 32),因此,他打發門徒「向萬邦宣講悔改,以得罪之赦」(24:47)。其實,他來就是為赦人罪(1:77; 24:47),為召叫罪人(5:30-32),為拯救迷失了的人(19:10),為宣布天主慈恩的喜年(4:19)。他講的亡羊、失錢和浪子的比喻(15),實在更動人沒有了!正是如此,他赦免罪婦(7:36-50),稱匝凱亞巴郎之子(19:9),讚美謙誠痛悔的稅吏(18:14),以慈愛的目光叫伯多祿回頭(22:61),只因右盜說了一句話,便許下當天要同他在天堂(23:43)。

除了這中心思想外,路也特別點出耶穌對女性的尊重(7:12-15, 36-50; 8:1-3; 10:38-42; 15:8-10; 23:23-29),對貧窮的稱頌與對貪婪的痛斥(6:20, 21, 24-26; 12:13-21; 16:19-31),也指出聖神是生活的指導,為基督如此(1:35; 4:1-3, 14, 18; 5:17),為人更如此(1:41, 67; 2:25, 27)。最後,路也特別介紹耶穌的祈禱生活(3:21; 5:16; 6:12; 9:28; 22:31, 32, 41, 43; 23:34, 46),也勸我們祈禱(22:40, 46),不斷祈禱(11:5-13),更教我們以什麼經文(11:1-3)、心情(18:1)和態度(18:9-14)去祈禱。因此,路又稱為「世界救主的福音」、「貧苦人的福音」、「喜悅的福音」、「罪人的福音」、「祈禱的福音」、「天主慈愛的福音」等。

見對觀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