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賢士譯本(Septuagint, Septuaginta)

「七十賢士譯本」是舊約最古的譯本,也是多種譯成希臘文的譯本中最古的譯本,譯於公元前第三至第一世紀,譯自另一種與現存的「瑪索辣本」-即「標準註音本」--不同的希伯來文本。在「谷木蘭」發現的殘卷中,也有這原文本的幾個片段。這譯本按照亞歷山大「經書目錄」的傳統,載有四十六卷經書,即除了三十九卷「首正經」外,另載有七卷「次正經」:其中除了智及加下是原文(希臘文)照載以外,其他四十四卷經書全是希臘譯文:三十九卷譯自原文猶存的希伯來文,三卷譯自原文失傳(加上)或原文局部猶存(德和巴)的希伯來文,兩卷譯自原文失傳的希伯來文或阿剌美文(多和友);此外尚有艾及達的原文失傳的希臘文片段(參閱「聖經」、「聖經書目」、「經文」、「谷木蘭」、及有關每本經書各條)。遠自公元第一世紀,猶太哲士淮羅(Philo)並多位希臘拉丁教父,認為七十賢士譯本是在天主默感下譯成的;今日的學者,尤其是 Pierre Benoit O. P. 也一再強調這譯本的默感性;但對此主張,大部份學者仍表懷疑(參閱「默感」條)。

(甲)來源與名稱

七十賢士譯本的來源尚未明朗。按 Pseudo-Aristeas(公元前第三世紀)的傳說,埃及王 Ptolomy Philadelphus 公元前(二八五∼二四七)由耶路撒冷邀請了七十二位「經師」前往埃及亞歷山大里亞城,叫他們將梅瑟五書譯成希臘文,以充實該城的圖書館,好方便不懂希伯來文的「猶僑」;他們在快樂島(Pharo)各居一室,經七十二日便翻譯完竣。按淮羅的記載,他們的譯文,彼此竟逐字相同。後期的猶太和公教作家則謂譯者共七十人,譯就了全本舊約,故日後得名「七十賢士譯本」,泛指全希臘文的舊約經書。文用拉丁名詞“The Septuagint”,或用羅馬數字簡寫為 LXX(=70),有時也簡寫為G(=Greek Version)。本文中我們簡稱為「七十」。由於這譯本源於亞歷山大里亞城故又名「亞歷山大里亞譯本」(The Alexandrian Version)。按照德的希臘譯本序言(見聖經一○八八頁),這譯本大概完成於公元前一三○年,是二百多年期間多人的譯品。

(乙)「七十」的價值

希臘文學而言,無疑的智的希臘文最美,加下則次之,因這兩經書的原文同是希臘文;至於譯文,則以約、箴及梅瑟五書的希臘文為最佳。

以「聖經批判學」,即「鑑經學」而言,這譯本中,梅瑟五書的譯文最中肯,早期先知書(蘇、民、撒上、撒下、列上、列下)的譯文亦夠中肯,後期先知書(依、耶、則、及十二小先知)的譯文則欠佳;達的譯文過於隨便,以致日後教會當局以「德敖多齊敖譯本」(後詳)取而代之;至於經書:盧、詠、約、箴、訓、歌、哀、艾、厄上、厄下、編上、編下)的譯文則最劣,特別詠譯文極刻板,艾譯文很隨便,約譯文比原文短六分一。至於德、巴、多、蘇、加上譯文的中肯程度,則無從對照,因原文失傳或只存殘片。

至於以聖經地位及神學道理而言,七十有其不可忽視的價值和重要性:一、因為它不純是譯本,且還加上釋義;二、因為是當時希臘猶太人的舊約通行本;特別因為耶穌和宗徒們採用的也是這譯本;三、因為新約中,曾約三百次明文引用舊約經句,其中大部份引用七十;值得注意的是在七十與原文差異時,新約作者多次仍引用七十(例如宗15:17=歐9:12; 羅15:10=申32:43; 格後4:13=詠116:10,參閱「新約引徵」條);四、初世紀的教會以七十為舊約法定本,只是達除外(見上);五、極大部份希臘教父引用舊約時,常採用七十;他們給信友講道或講授要理時,亦以此為藍本。

(丙)「七十」外的希臘譯本

七十問世以後,雖成為希臘猶太人的舊約通行本,可是它那不完善的譯文,卻使當時的猶太人覺得有重譯或修訂的必要。

第一本新譯本是阿桂拉譯本(Aquila,簡寫為A)。阿桂拉本都(Pontus)的外教軍官,後歸依天主教,最後轉歸猶太教。按傳說,他是阿基巴經師(Rabbi Akiba)的弟子。公元一二○∼一四○年間,他完成了這譯本;譯文按希伯來原文刻板地逐字譯出,不顧希臘文法和結構,沒有原文對照,屢不易瞭解其文意。可是,這逐字中肯的刻板譯文,卻贏得當時猶太人的敬愛,且極有助於鑑定聖經的原文。可惜這譯本今已失傳,只存有一八九六年在開羅廢書庫發現的一本源自第六世紀的抄本的殘片。

另一譯本是德敖多齊敖譯本,或更好說,修訂本(Theodotio 簡寫為θ):氏是歸依猶太教的厄弗所人,他在 Commodus 執政年間(公元一八○∼一九二),將當時通行的一本希臘譯本(這譯本是否是七十,則學者意見不一),按照希伯來文原文本重加修訂。這是一本有價值的修訂本,日後教會以這修訂本的達取代七十之達。可惜這修訂本今只存有殘片。

另一譯本是息瑪雇斯譯本(Symmachus 簡寫為Σ)。按聖熱羅尼莫(St. Jerome),氏是 Ebionit (當時的一種異端教徒);按聖厄丕法尼(St. Epiphanius),則是一歸依猶太教的撒瑪黎雅人,他於 Marcus Aurelius (一六三∼一八○)或 Septimus Severus (一九三∼二一一)執政時,完成了這譯本:譯文優雅,著重意譯。聖熱羅尼莫曾稱讚這兩優點,且翻譯拉丁通行本時(參閱「拉丁文譯本」條,)也取而效之。這譯本今只存殘段。

此外,尚有所謂第五譯本(Quinta),第六譯本(Sexta)及第七譯本(Septima)--按七十是第一希臘文譯本,A是第二譯本,θ是第三譯本,Σ是第四譯本,故名-可惜對這些譯本,我們僅知其名而已,因已失傳(參閱下面「六行本」)。

(丁)「七十」的修訂本

除了上述的譯本外,尚有多種七十的修訂本,例如:希斯基修訂本(The Hesychius Recension)和路齊雅修訂本(The Lucianic Recension)是也,兩本都是按照原文校勘的七十修訂本。氏大概是公元三一一年在亞歷山大里亞城致命的主教。他的修訂本是第四第五世紀埃及教會採用的經文,也是日後苛仆特譯本(見後)的藍本。氏則是敘利亞安提約基雅教理學院的創辦人,致命於三一○∼三一二年間。他的修訂本是安提約基雅的教父們,尤其是金口若望採用的經文。

但是最著名的還是敖黎革乃(Origenes)的「六欄本」(Hexapla)。氏是亞歷山大里亞的神學家(一九三∼二五四),他於二二八∼二四○年間編了這巨著。所謂「六欄本」就是將希伯來原文(第一行)、希伯來原文的希臘譯音(第二行)、阿桂拉譯本(第三行)、息瑪雇斯譯本(第四行)、七十賢士譯本(第五行)、以及德敖多齊敖修訂本(第六行)、以合璧的方式逐字對列出來,並加上些鑑別記號(Diacriticalsigns),好使讀者易於發覺譯文與原文間的差異。但是為好幾本書(如詠),他還多列出其他三種希臘譯文,即上面提及過的第五譯本、第六譯本、第七譯本的譯文。因此,這些多加了的譯文,按照多加的譯文,又有「七欄本」(Heptapla)或「八欄本」(Octapla)之稱。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巨著的第五行中,作者並非將七十照抄下來,而是按照原文加以修訂,因此第五行的七十稱為「六欄本的修正本」(Hexaplar Recension),或「敖黎革乃修訂本」(The Origenean Recension)。作者之所以如此吃力出版了這巨著,一來為使當時的基督徒具有一本劃一的標準譯本,二來是使當時的基督徒與那些只引用希伯來原文的猶太人辯論默西亞問題時,能有本共同的經書。其後氏又出版了一本「四欄本」(Tetrapla)--也有學者認為四欄本是六欄本的前身--即只對列出上述的第三、四、五、六欄,這兩本巨著於第四世紀放入凱撒勒雅(Caesarea)馳名的圖書館內。但可惜今已失傳,大概公元六三八年阿剌伯人毀滅該城時被焚毀了。但是大部份資料,仍可見諸教父們的著作。至於六欄本的修正本由於 Pamphilus(卒於三○九年)及 Eusebiusof Caesarea(卒於三四○年)認為與原本無異,曾邀請經師另抄單行本,但亦已失傳。此外,敘利亞文六欄本(Syro-Hexapla),也是六欄本很有價值的譯本(見後)。

(戊)「七十」的其他譯本

由七十或其修訂本譯成其他文字的,還有多種古譯本:一、是拉丁教會的Vetus Latina,即古拉丁譯本(參閱「拉丁文譯本」條);二、是埃及教會的 The Copto-Sahidic Version,即苛仆特南方方言譯本及The Copto-Bohairic Version,即苛仆特北方方言譯本。這兩本都是第三世紀的譯本,譯自七十而依據六欄本加以修訂:前者譯文較為優雅及靈活,後者則逐字譯出,不求達意;兩者為七十的鑑經工作(textual criticism),均有莫大幫助;三、是The Gothic Version,即哥德譯本,約譯於三五○年,由亞略異端派(Arianism)的主教 Ulfilas (約卒於三八三年)譯自路齊雅修訂本,除列王紀外,全部舊約譯出。這譯本今只存創5:3-30; 詠70:2-3; 厄下15:13-16; 16:14-17:3, 13-45; 四、是 The Ethiopic Version ,即愛提約丕雅譯本(第四世紀),由七十直譯或由苛仆特譯本轉譯,除瑪加伯傳外,全本舊約譯出;五、是TheArmenian Version,即亞美尼亞譯本(第五世紀),由 St. Mesrop (三五四∼四四一)從六欄本譯成,但同時借鏡於培熹托譯本(參閱「敘利亞文譯本」條;)六、是 The Georgic Version 即喬治亞譯本(大概第六世紀),出處不詳,學者多認為譯自亞美尼亞譯本,譯者可能是 St. Mesrop ; 七、是TheSyro-Philoxenian Version(第六世紀),譯自路齊雅修訂本;八、是The Syro-Palestinian Version,是第七世紀的譯本;九、是TheSyro-Hexaplar Version(第七世紀):這兩譯本自六欄本(參閱「敘利亞文譯本」條);十、是 The Slavonic Version ,即斯拉夫譯本(第九世紀),是 St. Cyril 及 St. Methodius 由路齊雅修訂本譯就的。他們兄弟二人是斯拉夫教會的創立人,可惜原譯文已於十三世紀蒙古西征時失掉了(可參閱H. B. Swete,The Old Testament in Greek,3 vols., Cambridge 1887-1891; A. Rahlfs, Septuaginta,Stuttgart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