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Proverb, Proverbium) 本書原文的標題有類比、成語、格言、警句、對比、諺語、箴言等種種意義,但因它主要的目的,似乎是在指示人生處世、修身、齊家之方針,故中文正確的將之譯作「箴言」。其實這種以格言方式來成書訓人的文件,在古中東的文明諸國是頗為普遍的,尤以訓導朝廷中的顯貴人物為其目的。考古學者曾發現著名的仆塔曷特仆(Ptah-Hotep)的訓誨箴言,是西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的作品,它的內容,就是一位元家父以朝廷中的禮規,來教訓自己的兒子,諸如談吐之文雅、吃飯之端莊、行為之正直、正義感與責任感、尤其是應躲避邪惡女人等。這種類似的箴言作品,曾屢為考古學者所發現,比如默黎卡勒王的箴言(Meri-ka-re)、阿尼的箴言(Ani)及阿門摩培的訓誨篇(Amenemope)等。他們的主要目的,是訓練來日于宮中朝廷任職的青年。聖經中的箴言似乎亦是以民王朝時代的宮中作品(列上5:9-15; 10:1-13, 23-25),這也就不必奇怪猶太人及各基督教團體,向來皆以箴言為撒羅滿之作品,祇有後來才發現將全部作品歸諸于撒羅滿,事非可能,這一點我們後來再談。 自考古學昌盛以來,尤其是自從不少其他古文化民族的箴言出土問世之後,便有不少的學者,強調以民聖經中的箴言,是在受了外人的影響之下寫成的,猶如以民君主政權之建立,是仿效外邦人組織政府的結果(撒上8:20);那麼,箴言之在以民成書問世,亦是在君主政體成立之後,仍然大力依效其他民族的結果。固然我們不能斷然否定這種可能性,尤其是鑒於兩者所用的體材是如此的相似,至少外表形式的模仿是非常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將以民的箴言仔細分析研究一下,我們不難發現:聖經中的箴言,的確採取了外邦人文學箴言類型,不過,二者之間仍有莫大的區別。主要的區別在於:以民的箴言中,充滿了天主的觀念,事事以天主為中心,為天主為近人而盡職服務的精神充滿全書,這是在外邦人的箴言中所找不到的。人應當避惡行善,因為罪惡、虛偽、假秤「為上主所深惡」。這種說法,在箴言中屢見不鮮(箴11:1:12:22:15:8-9等),這更是外邦箴言中所絕無僅有的。這種宗教的熱誠,事事以天主為懷的精神,尤其見於充軍之後成書的箴言部份中,致使它在最後成書定型之後所表現的宗教精神,已遠遠超過它原來所有的人文及宮廷氣氛(見1-9)。可是,從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箴言似乎不太注意聖經向來所強調的救援歷史的問題,從未提及、引證梅瑟法律,上主的許諾及其許諾的應驗等,故此它在聖經的作品中,是別具風格的一本經典。它所包括的範圍非常之廣,幾乎不可能將它的內容來加以分析整理。它斥責懶惰及遊手好閒,強調孩童及婦女應遵守生活的規律,注重坦誠及大公無私的精神,討論財富的利用,真假貧富的區別,勸人樂善好施,出言謹慎,樂於受教,待人溫和,處世公正等等。有不少的箴言是作者本身的經驗之談(箴18:16; 19:4等),另有一些則是人生的矛盾現象(箴11:24; 17:7)。 分析:首先我們要知道箴言這本書,是由許多長短的詩文和散文寫成的,它是由數個不同的集子彙集而成,諸如撒羅滿的箴言(10:1; 25:1)、智者的訓言(22:17; 24:23)、阿古爾的格言(30:1)、肋慕耳的格言等(31:1),但這祇是表面上及不切合實際的分卷。關於本書的分析,學者們的意見向來紛紜,有人主張分九卷,有人強調分八卷,我們則以為將本書分成七卷,更切於實際,合於邏輯。 卷一:題名、目的及綱領(1:1-7);撒羅滿的箴言:稱揚智慧,勸勉子弟善盡職守(1:8-9:18)。 卷二:撒羅滿的箴言,為全書最長的一卷,似乎是雜輯而成,章次無序:教訓各階層的人善盡職責、修德、避惡行善、愛好和平、倚恃上主(10:1-22, 16)。 卷三:智者的金言:囑人避惡、節操自持、躲避淫亂(22:17-24:34);外加一個補遺,寫著:「以下也是智者的箴言」(24:23-34)。 卷四:撒羅滿的箴言,並指出是由猶大王希則克雅的手下所搜集的(25:1-29:27)。 卷五:阿古爾的格言,是很短的集子,祇有一章(30),內有十二個謎語及四種不能滿足的事物。 卷六:肋慕耳君王的母親戒子的訓言(31:1-9)。 卷七:賢婦贊,歌頌賢婦的才德,是以字母順序排列的短篇詩(31:10-31)。 著作問題:本書之卷二及卷四(10:1-22, 16及25-29),其古老的標題明言是撒羅滿的作品,這兩本也是最大的兩個集子,故此自古以來便慣將全部箴言歸於撒羅滿,是可以理解的。今日之學者雖然已證實全部箴言皆出自撒羅滿的說法,事非可能,因為一些較小的集子,是出於其他不同時代的作者之手;但學者們卻強調,毫無疑問的歸於撒羅滿的兩個集子(卷二及卷四),是最早被人編輯成集的作品。至於這兩卷是否真正出於撒羅滿之手,則是見智見仁的問題。其他的集子固然是較晚期的作品,有些是充軍期後的產品,比如卷一(1-9)的語風及文筆,似乎在指示它是西元前五世紀左右的產品。但在箴言中,最晚的集子亦應于希臘文化時代之前,已定型成書,蓋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箴言中是見不到的。 體裁:箴言的體裁是屬於訓誨詩類,與散文回然不同。詩的文字尚辭藻,富於寓意,尤其注意詩節的形式及音律(詳見詩歌條)。 價值:箴言堪稱為訓誨詩中的代表作,與其他古東方同類型的作品,可以相提並論,並駕齊驅,毫無遜色。它是古代以民智能的明證,亦是研究以民文化史及倫理學不可或缺的文獻,故此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著作。又基於它的內容及目的,是為使人修身、行善、避惡為主題,是以它不論為任何時代、任何地區及任何民族,都是有益、有價值及受人重視的。 原文與譯文:原文是希伯來文,大體說來,保存得相當完整,祇有卷三(22:17-23:34)及卷五和卷六兩個小集子(30:1-31:9)稍有遺漏,這是學者們所公認的。它最古老的譯本當然是七十賢士譯本;可惜它並沒有完全按照原文的次第排列下來,故此分卷的工作,頗呈混亂現象。並且有些地方,譯文超過了原文的篇幅,顯有加添增補之嫌,故此節數亦不盡同,自是意中事。倒是聖熱羅尼莫在將本書譯成拉丁文時,的確忠實,仔細隨從了原文,是以他的譯作為許多難解或混暗的詞句,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詮釋,這實在是值得稱揚的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