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蘭 [耶曷蘭](Joram, Ioram [Jehoram]) 舊約中的兩個普通人,及兩位國王的名字,它的意思是「上主是高超的」。 1、達味時代的一個肋未人,是厄里厄則爾的子孫,曾為聖殿府庫的守衛者(編上26:25-27)。 2、當猶大王約沙法特從事宗教改革時,曾打發一批人,前往各城市村莊向百姓講解上主的法律,約蘭司祭同厄里沙瑪司祭,亦為被派遣協助宗教革新的人物(編下17:8-9)。 3、以色列王耶曷蘭(註:本來此國王的名字是約蘭、但為避免讀者與同時代的猶大王約蘭混亂起見,思高譯本將之譯作耶曷蘭),他是阿哈布王同外邦女子依則貝耳所生的兒子,為王十二年(八五二∼八四一),是以色列第九位國王(列下3:1-3)。雖然他曾致力宗教改革,但未能將巴耳邪神從根剷除(列下10:26-27)。其姊妹阿塔里雅與南國王約蘭結婚,故此南北朝的關係大有改善。正當此時有摩阿布王默沙對以色列國的叛變,於是南北國合攻摩阿布(列下3:4-27)。這一戰爭的記載亦見於默沙碑文。本來已是大軍壓境,摩阿布失敗的命運業已注定,但默沙王作垂死的掙扎,竟在被圍困的城牆上,當著以民軍隊的面,將繼位的長子殺掉,作了全燔祭,這最殘忍的一著,竟使南北聯軍大為震驚失措:默沙王卻使自己的軍隊奮勇振作,而得以解圍。(列下3:21-27)。 其後北國首都撒瑪黎雅被阿蘭人大馬士革王本哈達得三世所圍困,城中無糧,竟有骨肉相食的現象發生(列下6:8-31)。但正在這旦不保夕的絕境,在背景不明的原因下,阿蘭竟自動撤軍走了。其後阿蘭王被哈匝耳所殺,哈匝耳自立為王,耶曷蘭以為時機不可錯過,便聯同猶大王阿哈齊雅攻打阿蘭人,在這一戰役中耶曷蘭身受重傷,將軍隊交給耶胡自留依次勒耳修養。就在此時有耶胡篡位,被傳為王的事件發生,耶胡更親赴依次勒耳,將耶曷蘭殺掉(列下8:9; 編下22:5-7)。 4、猶大王約蘭是猶大的第五位國王,約沙法特王的長子,在位凡八年(八四八∼八四一,列上22:51; 列下1:17; 編下21:1-20; 列下8:17-24),同外邦女子依則貝耳的女兒阿塔里雅結婚,受王后惡毒之影響,而崇拜邪神,殘無人道(列下8:18編下21:6, 11, 12)。首先將自己的四個親兄弟及一些將領殺戮,這與王后日後將王家親屬盡行剷除的作風如出一轍(見「阿塔里雅」條)。約蘭更陷於邪神巴耳的敬禮,這是「因為他娶了阿哈布的女兒為妻」的原因(編下21:6,見列下8:17-18),於是有上主的懲罰,首先是厄東地區的叛變作亂(編下18:12等),王親自帶兵出征,結果敗北,而厄東自此獨立;相繼有里貝納的叛變,亦脫離了猶大王的統治(編下21:8-10,見列下8:20-22);其後更有培肋舍特及阿剌伯人的猖獗為害,竟入侵猶大,搶劫了王家財物,並擄走國王的妻妾及兒子,只剩下幼子約阿哈次(編下21:16, 17)。這完全應驗了厄里亞先知的預言(編下21:12-15)。約蘭獲得重病,混身疼痛不堪,而與世長辭。「他逝世後無人表示悲哀」(編下21: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