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卷(Parchments, Membrana) 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羊皮代替易壞的紙草紙的用途,在希臘及羅馬帝國已是相當普遍。當時主要出產這種羊皮紙的地方是培爾加摩城,故此現今歐洲不少國家仍以此城之名來代替羊皮紙,但事實上遠在波斯帝國時代,就有人利用它來作書寫的工具,這已被考古學者加以充分的證實。 羊皮紙泡製的過程,是先將獸皮浸入石灰水中,然後以浮石刮去皮上的毛及附帶的肉片及油漬,再將乾淨的皮革伸張於木架框中,以避免皺紋的出現。曬乾後,再塗以鋁粉,即成為可以書寫的皮紙。它的貴賤要看皮革的細緻或粗糙而定,普通以山羊及綿羊的皮紙最貴,豬牛皮紙則次之。它的色澤有白、黃、或綠紅色之分。白色是皮革的自然色澤,黃色及綠紅色是塗以蕃紅而成。此後者之目的是為使金銀色的字,更為顯亮奪目。 這種羊皮紙對聖經的抄寫、傳播及保存,有著莫大的貢獻,後人所發現的聖經抄卷,大都是羊皮紙抄卷,弟後4:13所說的「羊皮卷」,大概就是舊約抄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