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下降陰府(Descent into Hell, Descensus ad Inferos)

一、前言

在宗徒信經裡,我們常念「我信其(基督)降地獄」,在此所說的「地獄」,並非指受永罰的地方,而是指舊約中所稱的「陰府」或「陰間」,即亡者的領域,亦即希伯來文所說的「協敖耳」(Sheol),希臘人所稱的「哈德斯」(Hades)。任何人長逝後,即進入「協敖耳」陰間,這屬於亡者的領域。按舊約經書,由於陰府位於地下,故此有某某「下降」陰府,或「墮入」「下到了陰府」的說法,見依14:9-15; 則32:17-32。

按上古時代的概念,陰府接收一切死人的靈魂,不分善人和惡人的靈魂(約10:21; 箴9:18; 15:11; 詠9:18; 智1:14);可是民逐漸蒙受天主的光照,知道善靈和惡靈的處境,在陰府內有區別:善人將有一天要醒來,進入永生;惡人也要醒來,永蒙羞辱(達12:2; 加下7:9, 11; 14:23; 依26:19)。

耶穌一死,他的靈魂下降「地獄」,就是說,他的靈魂下降到善靈之所,即古聖所,給他們宣講救贖世人的工程業已完成,他下降是為解救他們,領他們回到天父家鄉去,這是我們的信條之一。今先引新約經節來證明,然後將這端神秘的事理,簡略地加以解釋。

二、證明耶穌下降陰府的經文章節

(1)瑪12:38-40:「有如約納曾在大魚腹中三天三夜,同樣人子也要在地裡三天三夜」。按一些教父和經師的意見,這句話是指吾主死後,「三天三夜」下到陰府;也許這話不是明明指出,而只是暗示耶穌下降陰府的事。

(2)瑪27:52:「墳墓自開,許多已長眠的聖者的身體復活了」。有些學者認為這句是指耶穌下降陰府的事。筆者認為這意見是對的,至少得肯定這些聖人復活的事蹟,表現耶穌的死粉碎了死亡的力量(格前15:55)。

(3)路23:43:「……今天你要與我一同在樂園」,吾主給右盜的應許,是指善人的聖所,亦等於「亞巴郎的懷抱」(路16:22)。耶穌斷氣後,立即降到「古聖所」,此時右盜也與他同去,享受真福。

(4)宗2:24, 25, 27, 29, 31這些經文均出自伯多祿在五旬節日所講的道理中,兩次提到耶穌下降陰間的事:(一)24節:「天主卻解除了他死亡的痛苦,使他復活了,因為他不能受死亡的控制」。「死亡的苦痛」,出自希臘文,按希伯來原文作:「陰府的羅網」(詠116:3),意思不外是:天主由於使聖子耶穌復活,把陰府的羅網撕破了,因為他是第一個能夠生活的離開陰府的人。(二)31節講得更清楚:「他沒有被遺棄在陰府」,這是達味早已預言過的。

(5)聖保祿在羅10:6-7間接地提到耶穌下降深淵,即陰府,這事與他的復活升天,是相提並論的;並且聖保祿宗徒的口氣,領我們假定信友們也都信仰這端道理,有如他們信仰耶穌復活升天那端道理一樣。

(6)弗4:8-10中,「高天」和「地下」兩句,彼此相對。按很多解經家的解釋,保祿在此定把基督永遠的光榮與他的降生為人之謙虛,作一對比。因此,按他們的意見:「基督曾下降到地下」一句,是指降生為人的奧理;然而按其他的學者,該句是指基督下降陰府的事。究竟誰是誰非,實難決定。

(7)新約屢次記載:「基督從死者中復活」(宗17:3; 弗5:14; 羅1:4),「死者」在原文為複數,即謂從死人們所住的幽所,亦即是說:耶穌從陰間還生復活了。同樣一般學者解釋「死者中的首生者」一句(哥1:18; 默1:5),陰間好像是個母胎,誰也不能離開它,可是耶穌離開了,而且因他的功勞,所有的人也要復活,故此他名叫「死者中的首生者」。見格前15:20「死者的初果」,及默1:18「我持有死亡和陰府的鑰匙」。

(8)按大眾的意見,新約中明指基督下降陰府最有力的經節,是伯前3:19和4:6。這兩處經節早被名為「解經家的十字架」。事實上,他們的難處,至今還沒有全然解開;縱然還有疑難存在,但筆者認為誰也不能否認聖伯多祿在此兩處經文中,是在講論基督下降陰府這端道理。這種講法較為普遍,幾乎可說算是一個公論。茲將聖伯多祿所講的道理,陳述如下:

(a)下降陰府的,是耶穌的「神魂」。當他的肉身安息於墳墓這期間,他的「神魂」曾下降「獄」中,即陰府中,給獄中的幽魂宣講救贖人類的大業已經完成。(b)耶穌向一切的人宣講了這一佳音,尤其是給善人。諾厄時代的靈魂,是指最古時代的靈魂,他們之中有些在死亡以前痛悔改過了,故此,他們雖然不在「方舟」之內,還在獲救之列。伯多祿在此所以明指諾厄時代的靈魂,是因為他願意藉洪水為預像,詳解聖洗聖事的效果。

耶穌下降陰府這一舉動,一則表示他所完成的救贖人類的事業,實在包含整個人類,涉及所有的人,同時也預兆他最後的勝利凱旋。

三、結論

幾十年前,宗教比較史專家,把耶穌下降陰府一事,當作一種神話,而以之與巴比倫希臘拉丁各種類似的神話相比;時至今日,這些見解已見沒落。聖伯多祿保祿若望關於耶穌下降陰府的事所說的話,既簡單,又難解;反之,依市塔爾敖爾費烏斯厄乃阿斯奧狄秀斯等,下陰府的神話,其故事言語多,也很容易明白。在這些神話和宗徒們的道理之間,並沒有甚麼關係。就解經學來講,現在的問題是:在初興的教會,怎樣產生了基督下降陰府的信仰?這種信仰怎樣影響了古來的教會?對於現在的教會有何價值?

按歷史的常法,我們贊成,要解釋如何在原始的教會中產生了這一端信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能夠極合理地假定:復活的耶穌,將這事告訴了他的門徒(宗1:3)。這端道理刺激了樸實的信友,使他們中一些人,用戲曲的文體,寫下了一些偽經,其中含有耶穌下降陰府的故事,日後這些作品影響了繪畫、雕刻、音樂、詩詞各種藝術。

基督下降陰府的道理,對現今的教會很有價值。這端道理證實了主耶穌救贖的工程包括一總的善人,從第一個人,直到最後一人。這端道理也證實了耶穌的人性,與我們的人性完全相同;他如同我們一樣,有生有死,死後,他的靈魂去給別的靈魂宣講福音。由此可以推論,人死後,他的靈魂不但不死不滅,而且還有他的活動,雖然我們不容易解釋,與身體分離的靈魂怎樣能有所謂的活動與行為。

總而言之,耶穌給善靈宣講了救贖的福音,善人與惡人就絕對地分開了,前者開始與基督生活,後者開始受永苦(達12:2)。善人同光榮的耶穌升天,在他內,同他一起享見天主。

見死亡、陰府、地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