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納協(Manasseh, Manasse) 人名及支派名,意思可能是「他使人忘記?」。 1、人名: 是若瑟由翁城司祭的女兒阿斯納特所生的長子(創41:51),雅各伯臨死之前將他過繼為己子(創48:5),與其他兒子有同樣的繼承權。祝福若瑟的兩個兒子時,雅各伯故意雙手交叉,右手放在厄弗辣因頭上,而將左手放在長子默納協的頭上(創48:12, 13),以這手勢及祝福來表示兩個未來支派的前途。 2、支派名: 上述默納協的後代組成了以民十二支派之一的默納協支派。在曠野中第一次統計時,有三萬二千成人(戶1:35),第二次登記,已達五萬二千七百人(戶26:28-34),它同厄弗辣因支派多次相提並論(戶2:20; 7:54; 10:23, 34, 35; 13:11; 26:28-34; 34:23)。 它分得的地區,一部份在約但河西邊(蘇17:7-18; 民1:27; 編上7:14-19),一部份則在河東北部(戶32:33-42; 申3:13-15; 蘇1:22; 4:12等)。學者們以為原來若瑟兩個兒子的支派都在約但河西的中部,且彼此無明顯的邊界之分,但因後來人口漸多,默納協支派企圖向北發展,但為北部的則步隆及阿協爾支派所阻,又被一些尚未被佔領的客納罕 人的堅城擋住去路(蘇17:12),因此,只有過河向東發展,佔據了北自雅波克河的全部巴商王敖格的土地,及部份的其他城鎮(蘇13:29-33; 戶32:39-42; 申3:13-15)。大致說來,這一支派的邊界是相當混亂不清的。 默納協支派也有不少的人是居住在耶路撒冷的(編上9:13)。達味與撒烏耳戰鬥時,就有不少出於這一支派的軍人歸順了達味(編上12:20-24),並在赫貝龍擁立達味為王(編上12:37)。後來他們的族人曾扶助阿撒王重整宗教(編下15:9),並參與希則克雅王在耶京舉行的逾越節(編下30:1, 10, 11, 18),但也有些族人敬禮了邪神(編上7:14)。河東的地區數次受到大馬士革的侵略(亞1:3)。因著他們的罪過天主曾借亞述王普耳(七四五∼七二七,亦即提革拉特丕肋色爾三世)懲罰了默納協的半個支派,隨同其他幾個支派被擄往遠方充軍(編上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