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狄 [喀勞狄](Claudius)

亦譯作喀勞狄羅馬第四位皇帝。他的全名是提庇留克勞狄凱撒奧古斯都,是提庇留皇帝的姪子,他於四一年繼其姪子加里古拉之位,在位十四年之久,是一位優良的君王及政治家。宗11:28謂有一位名阿加波者,預言將有遍地飢荒,而這飢荒就在克勞狄任內發生了。四四至四八年間,在巴力斯坦的飢荒格外嚴重,是以聖保祿在小亞細亞敘利亞各教會募捐,救助京貧苦的教友(見宗11:29; 迦2:10; 格前16:1)。宗18:2記載克勞狄曾將一切居於羅馬猶太人逐出,阿桂拉及其妻普黎史拉就是被逐之人,赴格林多保祿相遇。驅逐猶太人的原因是因為基督徒的勢力日漸擴大,而與其他猶太人形成勢不兩立的分裂狀態,是以有礙羅馬的社會安寧,故於四九∼五○年間,全部猶太人被趕往城外或他方居住,不過這一驅逐令的實施,似乎並不太嚴厲,因為幾年之後,在尼祿皇帝時代,羅馬猶太團體,非但有增無減,並且較前更為興旺,不過自此而始,猶太會堂與基督徒河水不犯井水,完全分立自治了(見宗28:17-28)。

克勞狄巴力斯坦的政治完全依賴他所信任寵愛的黑落德阿格黎帕一世,將之封為巴力斯坦王,擴展他的領土,使巴力斯坦黑落德王朝政權重新統一。

克勞狄死於非命,被他的妻子阿格黎丕納(Agripina)毒死,由尼祿繼位為羅馬皇帝(五四∼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