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Time, Tempus)

許多與「時間」有關的問題,在本辭典所討論的日、星期、月、年、上主的日子、時辰內、已有所陳述,在本條內,我們只根據聖經略述「時間」的含義,以及聖經內所載的紀元。

一、時間的意義

(1)術語:希伯來文舊約,沒有一字表示我們指往古來今以至於無窮的「時間」,使用了凡三百次的 Het,並不是指悠久的時間,而是指一片刻、片時,如出9:18:「看,明天此時要降下可怕的冰雹」;或一適當的時候,如撒下11:1:「年初,正當諸王出征的季節」,及詠104:27:「這一切生物都瞻仰著你,希望你按時給他們飲食」。與我們現用的「時間」含義頗相似的字,恐怕要算阿剌美文的 Hadan 了,見達2:8, 9, 21; 3:5, 15; 7:12:「時候和期限」。Mohed 通常指「規定的時間」(出9:5; 參見撒下20:4, 5)。 Zeman 也同 Mohed 一樣,指規定的時間,見厄下2:6; 訓3:1:「事事有時節,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時」。Yom ,指日子,原與黑夜相對,但後來也逐漸用來指「當時」或「那時」,不定的時期(創39:11; 耶36:2; 肋14:57);有時也用來指在某日內所發生具有決定性的事,如依9:3:「如在米德楊那天一樣」,及歐2:2:「依次勒耳的日子」;參見北12-15。 Qez 通常指「結局」,或「末世時期」,故常見於「末世論」經文內,如亞8:1, 2; 則7:2, 3, 6; 達8:17。 Aharit 幾乎常指未來的時候,如箴23:18:「這樣,你的將來必然順利……」; Qedem 卻不指「未來」,而指「過去」,如依19:11:「古代——即先前或昔日——帝王的後裔」。

七十賢士所譯希臘文舊約:1、Chronos 指「時間」或「一段時間」;2、Kairos 通常指一段時間或一個時機;3、Hora 指「時辰」或「時刻」;4、Emera 指「日子」。原文為希臘文的新約,關於表示「時間」所用的字和字的含義,大抵與七十賢士譯本相同。可是在「末世論」的經文內,新約所有雖屬同一名詞,但其含義卻較為深奧。參見末世論條。

(2)聖經對「時間」的意義:按聖經深微的意義,時間與空間肇端於天主的創造;天主未創造以前,既無時間,亦無空間,若17:24記載主說:「父啊!你所賜給我的人,我願我在那裡,他們也同我在一起,使他們享見你所賜給我的光榮,因為你在創世之前,就愛了我」;參見瑪13:35; 25:34; 路11:56; 希4:3; 9:26,尤其是弗1:4:「因為他——天主——於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時間與空間固然不能互相分離,但也不能完全視作希臘哲學範疇(Categoriae)中的兩個範疇。時間和空間,尤其是前者,按聖經教義,除非以之與「永遠」相比,是無法瞭解的。時間和空間只可當作虛空,要勞天主以他的造物,尤其是人物來補充,使人終歸能承受他的永恆性。

時間不是一種純淨的片刻循序,而是地球持續的測量。地球的持續(Duratio)歸附於人類的出現,這即是所謂宇宙的時間;人類出現後,才有所謂歷史的時間,在這時間內,人一代一代朝向天主給他所定的終向前進。天主超越宇宙的時間,有如超越歷史的時間,人生活在「時間」內,天主卻生活在「永遠」內。雖然天主時常不斷在「時間」及「空間」中有所作為,但「永遠」卻不能為人所測量;為使我們領略一點「永遠」的概念,聖經採用了一些比喻,如詠90:4說:「千年在你的眼前,好像是過去的昨天,好像夜裡的一更時間」;參見詠102:12等。

舊約智者在默思天主的永恆性一事上,除了沉思空間與時間發端的那一創造片刻外,也思索天主在創造以前的生活,即從永遠,在永遠內天主自己的生活,當時在天主那裡,只有他的「智慧」,見箴8:22-30。智者,縱使在天主聖神默感下,仍大膽深究天主自始的生活,他的作為的開端,以及他的「智慧」的行動。天主的永恆性使約伯愧煞(約38:4),也使聖詠作者更瞭解天主如同沒有起初,同樣也沒有變更,更沒有終結。這端信仰用十分優雅的詞句記述於詠90:2:「群山尚未形成,大地寰球尚未生出,從永遠到永遠,你就已經是天主」。

二、宇宙的時間

創造的天主自己規定了自然界所應遵行的一般動律,如晝夜(創1:5-14)、四季(創8:22)。四季按序循環,彰明造物主是依序創造了萬物,萬物時時顯示造物主的智慧(德43)。關於宇宙時間的分劃,參閱年、月、星期、日、時辰、安息年、喜年、曆法等條。

三、歷史的時間

時間有其自己的四季,四季是由於地球按軌道繞日自轉而成。上古最文明的民族,如埃及巴比倫中國希臘等,都注意到這種現象,因而也注意到時間的循環、和循環的開始與終結。循環一到終結,便又開始另一個完全像過去一樣的循環,這樣周而復始繼續下去,以至於無限期。這種概念令他們相信自己是受一種不可抗拒的天命或命運所支配,而陷於悲觀主義。訓的作者或許由於伊壁鳩魯斯多噶派哲學的影響,在思想方面,也帶點宿命論的色彩(1:9; 3:1-8, 15)。大家都知道這兩派所主張的宿命論,是與時間的循環主義密切相關連的。固然,這種宿命論在訓內產生了悲觀主義,但如果就全部聖經而言,這只不過是一種例外現象;其實,按全部聖經的經義,人類的歷史不是承奉這常存而盲目的循環,而是具有一定的定向的;換句話說,在歷史中所發展的,所實踐的,是天主的計劃;既然在歷史中有天主的計劃在發展實踐,所以人的歷史不但有宗旨,而且是非向前進不可的;因此,宇宙的時間在性質上,是與歷史的時間大有區別的。

至於以色列民族怎樣計算這歷史時間?請參閱年、月、日、時辰、曆法、喜年、新年、節期等條,此處從略。至於紀元,民沒有自己的紀元。在亞歷山大大帝駕崩後,民開始採用色婁苛朝代的紀元,見瑪加伯上下。直到公元後第五、六世紀,民才編修了自己的紀元,以創世之初為他們的紀元。然而,這些有關歷史時間的問題,在民看來,都無關重要,主要的還是時間有其開始,也有其終結;為此,聖經講述宇宙的由來,也講述「今世的終結」(瑪28:20)。

四、耶穌與時間

耶穌是生活在歷史時間中的人物,他在黑落德為王時誕生於白冷(瑪2:1),他的前驅若翰凱撒提庇留執政第十五年上,開始宣講悔改的洗禮(路3:1),他在般雀比拉多猶太總督時,對他「宣過美好的誓言」(弟前6:13)。世人對時間所享有的經驗,他也享有(路2:40, 52);但由於他是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若1:1-5, 14-18),所以他駕馭時間的變動;為此,他知道「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人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谷8:31; 9:31; 10:33)。他的「時辰」是指他的死亡和復活的時辰(若17:1),這時辰是天父給他指定的,他願全心服從天父的聖意,所以對這時辰他既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後,只有承行父的的聖意(若2:4; 12:2, 28)。

天主聖子,耶穌基督,降生為人的時期,按聖保祿的話,是天主所揀選,所預定的時期:「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迦4:4; 參見谷1:15路4:21弗1:10等)聖子降生為人,且被殘殺,以救贖人類這段完滿的「時期」,是歷史時間的中心。從此以後,歷史分為兩大段:聖子降生以前為一段,聖子降生以後為一段:「記得,那時你們沒有默西亞,……」(弗2:12),「你們從前也與天主隔絕,並因邪惡的行為,在心意上與他為敵;可是現今天主卻以他血肉的身體,藉著死亡,使你們與自己和好了,……」(哥1:21, 22)。天主聖子的降生,給人類開創了這施救恩,獲救恩的「現今」。這「現今」是憑基督的誕生而宣告開始(路2:10, 11),也將憑他的再度來臨而宣告結束:「但是如今,天主的正義在法律之外,已顯示出來,……」(羅3:21)。參見羅5:9; 16:26; 弗3:5, 10; 哥1:26; 弟後1:10; 希12:26; 伯前1:12; 3:21等。

的確,當「時期一滿」,耶穌降生了,可是這圓滿的時期並不就此結束,它還要繼續下去,直到耶穌再來,若一2:18說:「現在是最末的時期了」。這最末的時期有多久,除天主外,誰也不知道;我們只知道我們是生活在這歷史最末的時期內。耶穌和宗徒對這時期快將結束的時候,只預言了一些先兆(瑪24; 谷13; 路21; 羅11:25, 29; 得前1:13, 17得後2:1-12; 弟後3:1-9默等)。這段由我主耶穌升天到他再來的中間時期,是屬於聖神的時期(若16:5-15; 羅8:15-30),也是所謂聖教會的時期。它之所以稱為聖教會時期的理由,是因為天主在此時期內,藉聖教會引領世人歸依基督,賜以聖神的恩寵,準備他們賴耶穌的功勞獲得永生。為此,聖保祿在格後6:2稱這段時期為「悅納的時候,……救恩的時日」。參見希3:7-4:11。

如同昔日選民走向許地的時期,有一些慶節為之祝聖(肋23),同樣,聖教會的時期,新選民走向永生的時期,也有復活慶節(格前5:7, 8)和每週記念復活的「主日」,不斷為之祝聖(宗20:7; 格前16:2; 默1:10)。復活的奧蹟和佳節,是聖教會的最大慶典。除此以外,聖教會為使信友更深切了解體會耶穌降生贖世的奧蹟,建立了一些其他的慶節,如聖誕節, 五旬節等。這樣,她履行了我主救贖聖化世人的宗旨,因為聖教會禮儀的旨趣,實際上不外是:在人間重現耶穌的奧蹟,藉著各樣紀念耶穌一生事蹟的節期聖化時間,以及生活在時間內的人類。

見末世論、主日、時辰、敬禮、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