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士革(Damascus)

城名,意思是「多水之區」。它位於加息永 Qasiyun 山腳,海拔約七百公尺。在一肥沃大平原的邊沿上,有阿巴納帕爾帕爾河澆灌此一地面(列下5:12; 耶49:23),故有沙漠綠洲之稱,是通達地中海岸、埃及阿剌伯美索不達米亞的交通樞紐,故此地勢險要,亦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創14:15即已曾提到它。其次它的名字在亞述埃及阿瑪爾納的文件上,更是屢見不鮮。阿蘭人很早即建王國於此,「阿蘭的首都是大馬士革」(依7:8)。但它之正式見於聖經卻是始自達味達味曾將它佔領並駐兵於此(撒下8:5, 6; 編上18:5, 6)。厄肋雅達的兒子勒宗亦曾在此稱王(列上11:23, 24)。敘利亞本哈達得以此為他的首都(列上15:18; 編下16:2)。以色列阿哈布在此城獲得設立商場的權利(列上20:34)。厄里亞先知受主命去大馬士革哈匝耳傅油,立他為阿蘭王(列上19:15)。當厄里叟先知來到大馬士革時,阿蘭本哈達得正在患病垂危(列下8:7)。亞述沙耳瑪乃色第三於八四二年將阿蘭哈匝耳戰敗,使之暫時臣服。猶大阿哈次為拒阿蘭以色列的入侵,曾向亞述提革拉特丕肋色爾求救。王出兵佔領阿蘭首都大馬士革,將其居民移置克爾(列下16:9; 依7:8; 亞1:3-5),時在公元前七三二年。自此大馬士革成了亞述的版圖。

六一二年亞述京都尼尼微失陷,大馬士革隨之落入巴比倫人之手。五三九年再轉入波斯人之權下,後屬馬其頓人統治。公元前八五年受培特辣 Petra 王國納巴泰 Nabataei 人的管轄。但不久之後(公元前六四年),落入羅馬人之勢力範圍,被劃為「十城區」之一。此時已有一個數目相當可觀的猶太團體居住在此(宗9:2)。聖保祿歸化就在此地實現,當時他想將一批猶太基督徒擄往京,而受聖寵感召歸化(宗9:1-19; 22:5-16; 26:12-18)。回頭後,城的激烈猶太人想謀殺他,他的門徒夜間用籃子將他從城牆上縋下逃走了(宗9:23-25)。

公元六三五年大馬士革阿剌伯人佔領,建立回教大殿。據回教人之傳說,在此大殿存有聖若翰的頭。此殿的一個尖塔被稱為「耶穌尖塔」。蓋回教人以為當耶穌再來與假基督戰鬥時,將由此尖塔而降。在大殿的南門上寫有希臘文的字樣;「基督你的王國是萬代的王國,你的王權存留於無窮世」(詠145:13)。其城的「直街」(宗9:11),至今猶存,仍是貫穿全城東西的大街,雖然已沒有以前的繁華。在城東門的不遠處,有保祿越牆而逃的紀念小堂(宗9:25)。阿納尼雅的家——在此保祿盲而復明(宗9:10-18; 22:12-16)——亦改為小堂,供人敬仰。目前大馬士革是中東敘利亞民國的首都。有人口約三十七萬,其中五萬人左右是基督信徒,其餘皆為回教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