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偽(Hypocrisy, Hypocrisis) 這一名詞來自希臘文,原來是指戲台上的一種腳色而言,猶如中國的雙簧戲,演變而成為「虛偽」的代名詞。再由通俗的用途轉變為宗教的術語,用以指「偽善」或「假善」,亦即是虛有其表的美德。 舊約中雖沒有這個名詞(註「哈奈」有不潔之意),卻指責「假善」之可恥可恨(德19:22-25; 箴27:26-27)。這一名詞廣泛地見於新約,「假善人」一詞沿用至今。耶穌曾十分嚴厲地責斥了法利塞人們的矯柔造作,徒有聖德的外表,而無宗教的熱誠:他們只以口唇來讚美上主,其心靈卻遠離上主(依29:13; 瑪15:7, 8; 22:18; 谷7:6);外表好似是厲行苦工,作補贖的善人,他們的心卻是污穢不堪(依58:3-6; 瑪6:16);假裝是濟貧的善人,事實上卻是貪人的讚美(詠28:3; 耶9:8; 瑪6:2);謹守梅瑟法律,卻不管倫理道德(瑪15:2-9),因此他們受到了耶穌最無情的責斥(瑪23:27-28)聖保祿亦勸教友們應誠實不欺,革除一切虛偽與假善(弟前4:2; 弟後3:5; 參見伯前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