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辣托黎書目殘卷(Muratorian Fragment, Fragmentum Muratorianum) 這寶貴的文獻是一本新約書目,稱為「慕辣托黎殘卷」,因為是由大歷史家A.Muratori在一七四○年所發現的,今存于米蘭圖書館。經文包括八十五行,原文似是希臘文,目前所保存的拉丁譯文,也許是在加裡雅(Gallia 法國) 為生的。著作的地方是羅馬,著作的時期大約是西元一七○∼一八○之間。作者是誰,無法確定。有些學者認為是羅馬人聖希頗裡托,也有些以為是羅馬的司祭加約,這都是些臆測而已。關於新約正經書目組成的歷史,雖然文件不全,但價值甚為巨大。在開頭所存的半行指示馬爾谷福音,在前行或幾行內,作者必提及瑪竇福音無疑。文件之末端不全,無法推測這作品結尾倒底寫了些什麼。由現存的經文,我們可以看出寫作本書的四大原則: 1、有些書是全體教會認為「聖」的,故此應公開誦讀,即為:四福音、宗、保祿十三封書信(希缺)、默、猶、若望一書和二書;按某些批判學者的修繕,還有伯前、伯後,缺雅。 2、有些書不是為全教會尊為「聖」的,其中有伯多祿默示錄; 3、有些書不可公開在集會中誦讀,可是信友可隨意誦讀,因為由這些作品可獲得不少神益;其中有赫爾瑪牧者還有智慧篇∼但此句頗有問題,學者的見不一。 4、還有些書是教會不能接受的,因為這些作品,或屬偽經,或為異端教派所著,如保祿致勞狄刻雅人書等。 此外,還應注意兩件事: 一、作者寫作的物件,不是某地方教會,而是全世界教會。「七個教會」即為保祿所訓誨的羅、格、迦、弗、哥、斐、得、和若望默示錄1-3中所提及的小亞細亞七個教會,都指示全世界的公教會。「七」這個數位是個象徵的數位,表現全然、完備等意。假使我們注意依肋乃也接受了希、雅、伯前、伯後為聖經,而也憶及他的書目與羅馬教會相同,那末,可推斷西元二世紀末,羅馬教會的聖經書目已經編定了。 二、這書目的語氣是帶有權威的口吻……「我們接受,我們拒絕」……等句。哈爾納克博士(Harnack)說:這書目的文氣筆調很足以表示羅馬教會為首的權威。 見正經書目、象徵、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