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禮 [埋葬](Memorial Service, Exequiae [Burial, Sepultura]) 痛苦哀悼親人的死亡,是世間一切民族都有的習俗,這種習俗,因時、地而異。以民喪事的舉辦,猶如其他各東方以農業為主的民族,以號咷大哭為主;初期的以民對來生的觀念尚很模糊,視死亡為大災大難,家庭之大不幸,是以表示哀慟的樣式亦特別繁多,今試述如下: 當親人或朋友斷氣之時,或者在聽到其死亡的凶訊之時,馬上的反應是撕裂衣服(撒下1:2; 3:31; 15:32),除掉內衣(撒下3:31),身著粗麻衣,或者其他喪服(則26:16; 撒下14:2),赤足而行(撒下15:30),除去頭巾,以布遮臉,頭上撒灰(撒下1:2),削髮(耶16:6)或者披頭散髮(肋10:6),輾轉於灰塵(耶6:26),取消一切的修飾,不用香水香料,不洗澡沐浴(撒下14:2);其次更有自傷己身者(耶16:6; 31:19; 41:5; 47:6; 48:37; 依22:10; 則7:18),守齋(撒上31:13; 撒下1:12),及焚燒香料等(編下16:14; 21:19)。 停放屍首的家庭,被視為不潔之地,故不能煮食,食品由鄰人或親戚送來。因在聖地不懂「木乃伊」的泡製技術,天氣又熱,故屍體容易腐爛,是以平常當天就要掩埋。居喪之期長短不定,聖經上提到百姓為梅瑟居喪三十天,其間守齋(申34:8);為撒烏耳及約納堂則為七天(撒上31:13)。 其次並有痛悼死者的哀歌及輓聯,以即成的格式作成,來追悼死者,歌頌他的功德及表彰仍留人間親人的傷痛:「撒烏耳與約納堂相親相愛,生相聚,死不離,神速過鷹,勇猛過獅,……英雄怎會在戰鬥中陣亡!哎,約納堂!對你的死我極度哀痛!我的兄弟約納堂,我為你萬分悲傷」(撒下1:23-26)。又如:「我兒阿貝沙隆!我兒阿貝沙隆!巴不得我替你死了!我兒阿貝沙隆!我兒」(撒下19:1)。在這種機會上普通也請一些以號喪為業的婦女來,哭聲真是震天動地(亦見列上13:30; 列下6:30; 亞5:16; 8:10; 耶2:37; 6:25; 9:16-19; 16:6; 則24:17-23; 27:30; 加上9:21; 加下10:25等)。 在新約時代,這種習俗照行不衰,耶穌並沒有將之斥為不當;相反,他曾痛哭其友拉匝祿的死亡(瑪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