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德傳(Book of Ruth, Liber Ruth)

盧德傳是一本短篇的史書,祇有四章,可視為描述田園生活的牧歌,亦可視為一篇富有曲折變化的戲劇,其內容已見前條,這裡我們僅就本書的作者、年代、目的及其歷史性,加以簡略的討論:

一、作者:盧德傳是無名氏的著作。有些猶太經師曾以為是撒慕爾的遺作,因為盧德傳原是民長紀的一篇附錄;但事實上,民長紀的作者是否就是撒慕爾,還是很大的問題,這一問題不解決,便無從強調盧德傳應歸氏名下。

二、年代:年代與作者問題有著密切的關係,沒有決定作者之前,也不能決定年代。但是年代問題為我們來說,總比較容易解決,因為有本書在,由它的描述及內容,我們多少可以發現到一些蛛絲馬跡,使我們更準確的推斷出它成書的年代。首先我們可以肯定:它不會成書於民長時代(盧1:1; 4:7);但也不會是在充軍之後。由盧4:17看來,似乎應在民成立君主政體之後,尤其是在達味登極為王之後的一段時期中,成書問世的。

主張本書寫於充軍之後的學者,所舉出的理由不外是:在本書內發現一些阿剌美語風,這是充軍之後才有的。作者好似是在描寫一件古老往昔的民間事蹟(見盧1:1; 4:7, 11)。有些古老的習俗,作者需要對其同時代的人加以解釋。最後,作上述主張的學者,更以為本書寫作的目的,是針對當時的人民領袖──厄斯德拉乃赫米雅——的嚴格作風,禁止人民與外邦婦女結婚,已結婚者應立刻將外邦妻子休棄的命令,寫了這本書,立意將外方摩阿布女子盧德同一個猶大支派人結婚的事加以渲染,甚至讚揚推崇。但上述這一切理由皆不能構成本書是晚期作品的充足證據,蓋阿剌美語的成分,甚至在梅瑟五書中的任何一本中,都可以發現,而無人將五書的成書時代推至充軍之後。至於所說為矯正二氏的嚴格作風而寫,更是近似毫無根據的臆說。要注意的是:本書中許多字句與民及撒上下的字句非常相似;再者,作者紀錄培勒茲的族譜,也只至達味為止(盧4:18-22)。上述兩點固然不能構成盧成書於民長或達味時代的確切理由,但無論如何,不應將本書的問世時期,推得太晚。

三、目的:有人以為本書的寫作並沒有特別的目的,祇是為文學而寫作。的確,我們不能否認盧德傳的文學價值,及其評價是非常高的。它寫景生動,寫情逼真,可謂登峰造極之作,受到許多大文豪的讚揚,比如歌德就曾言:「在留傳給我們的史詩和牧歌中,盧德傳可視為一篇極可愛的短篇著作」。可是盧傳祇是為文學而寫作的論調,是絕大多數的學者所不能接受的。至於它的目的何在,則又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不一而足。概括的說來,其目的不外下列數種:

1、紀錄達味王的族譜,並將其先祖的特殊事蹟,載於民族史籍。

2、為反對厄斯德拉乃赫米雅嚴禁同外方女子結婚的命令。

3、為督促人善盡為兄弟立嗣的義務。

4、為提倡倫常,尤其為提倡民家庭倫理道德,比如孝順、同情、自我犧牲以及依賴上主照顧等種種美德。

5、以盧德傳來證明救援之恩,是普及於全人類的,尤其是在耶穌的祖先中,就有外邦妓女辣哈布及外方摩阿布女子盧德

上述的數種目的,都可以互相並存,毫無彼此敵對的意思;換言之,作者在寫作時,可能同時懷有一種或數種不同的目的。

四、歷史性:有些走極端的學者,以為本書毫無歷史背境,而祇是文學家憑自己的幻想天才,所揘造出來的文藝小說。但是我們若將本書分析一下,便可以看出,作者是根據當時的真實情況寫了這篇短短的傳記:在猶大地區久旱之後的荒年,人民無以果腹,祇有逃荒一途;在白冷地方收割大小麥時,窮人來拾取麥穗;為弟兄立嗣的習俗;吃飯的方式;主人夜宿禾場,在城門口當著長老面,舉行公開買賣及婚娶的儀式等:這一切完全與事實相合的細小節目,很難說祇是文學家獨憑幻想,而毫無客觀事實為根據的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