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尼雅(Onias)

是一個希臘化的希伯來人名,意謂「上主憐憫了」。以此為名者有充軍後的四位大司祭,其中三位見於舊約:

一、敖尼雅一世(三二三∼三○○):是雅杜亞大司祭的兒子及義人息孟大司祭的父親,在他任大司祭期內,大亞歷山大進入京,並受到敖尼雅的歡迎接待。在他任期內,有大批的猶太人移居外方,他並同斯巴達的君王阿勒烏簽訂聯盟友好條約(加上12:7, 8, 20-23)。

二、敖尼雅二世(二四六∼二二一):義人息孟的兒子及息孟二世的父親(德50:1)。

三、敖尼雅三世(一九八∼一七二):是息孟二世的兒子及繼位人,曾極力反對希臘文化的入侵。此時色婁苛王朝安提約古四世的總理大臣赫略多洛企圖沒收聖殿的寶庫而受到上主的顯罰(見加下3)。為了此事被人在國王前告密,大司祭只好親赴首都安提約基雅拜見國王,以圖諒解,但所得之結果卻是讓位與自己的兄弟,即崇拜希臘文化及陰險的雅松(原名約叔亞)繼任大司祭職。但三年後這個大司祭的尊位又為息孟二世的另一兒子默乃勞所篡奪,默乃勞因偷竊聖殿的寶藏而不堪敖尼雅三世的責斥,乃以毒辣的手段將長兄置於死地(加下4:1-38)。百姓卻對敖尼雅三世的忠貞始終景仰不已(加下15:12-14)。

四、敖尼雅四世:聖經上並未提到他的名字及事蹟,但由另一方面我們知道他是敖尼雅三世的兒子,被阿耳基慕所驅逐,逃命於埃及(參見加下14-15)。於公元前一六○年左右,自建聖殿於埃及梁托頗里,作為散居在外猶太人的宗教中心。他的這一行動,據說是根據依撒意亞先知一段關於埃及將回頭認主的預言(見依19: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