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理伯(城)(Philippi)

斐理伯城(Philippi)位於馬其頓東北部的厄納齊雅公路(Via Egnatia)上——這公路穿過全城,且橫貫馬其頓全境,東達拜占庭(Byzantium),即今日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西至亞德里亞海東岸的狄辣基雍(Dyrrachium):從那裡每日有船往意大利東南部的布龍杜息雍(Brundusium)港,從此有阿丕雅公路(Via Appia)直達羅馬——是個繁盛的商業中心。原名為克勒尼德(Crenides,解說「小噴泉」),大約於公元前七○○年由特辣克人(Thracians)所興建。公元前三六○年,塔索斯人(Thasians)將它改建,名為達通城(Daton)。公元前三五六年,大亞歷山大的父親斐理伯二世(PhilipII:359-336)又重新修建,並以自己的名字稱它為斐理伯城。

公元前一六八年,在丕得納(Pydna)之役,羅馬大將保祿厄米略(Paulus Aemilius)擊敗了馬其頓培叟(Perseus:179-168),從此斐城成了羅馬帝國的屬地。公元前一四六年,羅馬馬其頓改為羅馬行省,省會為得撒洛尼城,駐有羅馬「總督」;此外,又將馬其頓分為四區,城屬第一區,首都為安非頗里(Amphipolis)。因此,宗16:12說城是「馬其頓一區的首城」,所謂「首城」,並非指「首都」,而是廣義地指「首要城市」(商業中心)。有些學者則建議改為「馬其頓第一區的一個城」。公元前三一年,城升格為「意大利殖民地」(Colonia Italica),享有「意大利權利」(Ius Italicum)。因此,該城居民也以「羅馬人」的稱號而自豪(宗16:21)。該城也有一所馳名的醫學院,因此,有些學者認為路加醫生(哥4:14)出身於此,更有學者主張路加斐理伯人。

城的居民,除一部份是馬其頓人外,大部份是意大利人。猶太人的數字並不可觀,因為那裡沒有他們的會堂,只有一個「祈禱所」(宗16:13)。聖保祿在第二次傳教行程中(公元五○—五三年),在特洛阿獲得夢兆,知道聖神要他往馬其頓傳教(宗16:8-10),便領著息拉弟茂德路加一行四人,向城出發。時為公元五○—五一年,在那裡忍苦受辱(得前2:2)開創了洲的第一個教會(宗16:11-40)。在第三次傳教行程中(五三—五八年),聖保祿於往返途中(宗28:3-6)曾兩次巡視城的教會。在第一次於羅馬被囚時,聖保祿也給這教會寫了一封信(參閱下條)。最後一次的探訪為公元六五年(弟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