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士(Cush, Chus)

一、地名:

其意為「黑色的」。新約內稱為厄提約丕雅(見宗8:23)。

這名首次見於創2:13。在該處說:由伊甸樂園流出的第二支流,名基紅的,環流在雇士境內。

雇士在今埃及南部,蘇丹北部,大致說即今日的努比亞地帶。由創10:7的記載,這地的得名,大約是因這地的居民為雇士的子孫,即諾厄第二個兒子的後裔。在很古時,雇士時而獨立,時而因地近埃及,為埃及所佔領。公元前十一世紀,埃及第二十一王朝時,雇士成了強國,建都納帕塔(Napata)(即今之默辣偉 Merawi )。公元前八世紀末,竟佔了埃及,建立了「雇士」第二十五王朝。該朝第三位君王提爾哈卡曾出兵和亞述散乃黑黎布作戰(列下19:9; 依37:9),但結果於公元前六六三年為亞述厄撒哈冬所敗。雇士因地近埃及,故舊約內多次提及埃及時,也提及雇士,如依20:3, 4; 則30:4, 5, 9。由依45:14得知雇士的商業相當興盛,由編下16:8得知雇士是兵力極強的國家,他之所以敗於猶大阿撒,乃由於阿撒王得了天主特別的援助(編下14:8-12)。此外,聖經上提及雇士人的地方:在達味軍隊中有雇士人(撒下18:21),有在耶路撒冷王宮內作宦官的(耶38:7),他們大約是在作戰時被擄來的。梅瑟也曾娶了一雇士女子為妻(見戶12:1)。由耶13:23:「雇士人豈能改變他的膚色」一句,可知雇士人屬黑種人。

公元前五世紀,有不少猶太人僑居色威乃,即雇士北部(依11:11; 則29:10);最後,羅馬帝國時代,雇士仍是一獨立國;由新約內得知有一女王,即甘達刻,她的太監曾來耶路撒冷朝聖,在歸途中得領受洗禮而成基督徒(宗8:23-38)。

二、人名:

的兒子雇士,生色巴哈威拉撒貝達辣阿瑪撒貝特加雇士也是強人尼默洛得的祖先(創10:6-8; 編上1:8-10)。希臘譯本及拉丁通行本皆將雇士譯作厄提約丕雅,作為人名及指示雇士及其子孫所居住的地區。

埃及厄提約丕雅、古民族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