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Mediator) 「中保」這個觀念在聖經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由首至尾貫徹全部聖經。但奇怪的是「中保」一詞,卻不見於舊約,就連在新約上出現的次數也不多(希7:22; 8:6; 9:15; 12:24; 迦3:19)。 Ⅰ、舊約:遠在梅瑟之前的聖祖時代,天主就曾藉諾厄將人類的一部份保存,未受洪水之害(創6),亞巴郎代索多瑪(創18:22-33)及阿彼默肋客祈求上主憐憫(創20:1-17),天主並預許萬民將因亞巴郎而得福(創12:3),天主也因若瑟祝福拯救了其父家及普提法爾(創39:5; 45:5)。 在以民被揀作選民的歷史上,梅瑟是中心人物,四十年之久,他奔走周旋於天主及百姓之間,傳達天主的意旨,代替百姓向天主祈求罪赦,成了天主的密友,同天主面對面交談。天主藉著他而建立了西乃山盟約,奠定了法律,籌劃了宗教敬禮的基礎,開創了先知及司祭職務(出17:11; 20:18-21; 23:12-15; 33:12-17; 戶14:13, 20; 申9:18-29等)。 梅瑟之後,有民長出現。他們領導不信及失信的百姓,重新走上祖先所走的正路(民2:18, 22)。初期的君王,更是在天主前的百姓代表。他們皆是受上主選拔而受傅的人(撒上24:7-11; 26:9, 11, 16, 23; 撒下1:14, 16)。達味及撒羅滿更代替百姓向上主奉獻了祭禮(撒下6:17, 18; 列上8:5)。 司祭在中保的職務上,也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他們是專職替百姓祈禱、獻祭的人員,教導人民遵守天主的法律,並代表天主祝福百姓(見出28:12, 29, 30, 38; 29:42; 肋8-9; 戶6:22-27; 申18:13-22; 33:8-19)。司祭職務的特點,是由下而上,由百姓而上達天主的中保職務。 先知則適得其反。他們的職務是由上而下的。他們是「上主的口舌」,是天主自己召任的人(依6; 耶1; 則1-3等),將天主的旨意,計劃、啟示,下傳至人民(耶23:28),是人民精神生活的導師;但是他們中也有不少甘作犧牲,代百姓贖罪,替百姓祈禱祭獻的偉大人物,如厄則克耳及耶肋米亞(則3:17-21; 13:5, 6; 22:30; 耶7:16; 8:18-23; 11:14; 12:1-5; 20:7-18),而這種捨己救人的典型,無疑的要首推「上主的僕人」(依42; 49; 50; 52:13; 53:12)。 上主的使者為中保的說法,是後期的產品。他們同天主居住在天上,在那裡代人民轉求(約5:1; 匝1:12; 約12:12; 達3:49, 50; 6:23; 10:13; 12:1, 2; 14:34等),保護上主的百姓(列下19:35)。誠然,全部舊約雖未曾提及「中保」一詞,但他存在的事實,卻比比皆是。他在救贖的歷史上是不可缺少的,但也不可否認的是,在舊約中,這許許多多天主與百姓之間的中保,沒有一位是完美無缺,真正稱心應手的。他們都在暗示及預表那位將要來臨的至高偉大的唯一中保——耶穌基督。 Ⅱ、新約:「中保」一詞雖然亦未出現於福音及宗徒大事錄,但中保的事實卻的確存在,而耶穌就是中保,因他是天主子,降生成人,取得人性,使人類與天主之間的關係更緊密相連,成了惟一的,最理想的中保。他之所以來臨人世的目的,就是為作二者之間的中人,因為他的一生清楚表示他,自始至終是在執行他作中保的職責:他給人類啟示、建定了圓滿的法律,賜予了救贖及罪之赦,是「上主的僕人」、君王、導師、司祭及祭品,是人子又是天主子。總之,舊約上一切作中保的特點,都集中在他身上,使他成了惟一真正的中保,所以有人強調「中保」的觀念是初期教會產品的說法,是完全不對的。若想將耶穌整個作中保的事實詳盡敘述,實不可能,因為這包括耶穌整個的一生,貫徹全部新約,故此我們只提綱挈領簡述如下: (1)他的名號:只就耶穌,所得的名號我們就可以知道,皆是與中保職務有密切關係的:他是天主子(羅1:4; 8:3; 希1:2; 7:3; 10:29; 伯後1:17; 若一3:8; 4:9; 5:20),啟示的聖言(若1:1-14; 若一1:1-2; 默19:13),天主的肖像(格後4:4; 哥1:15; 希1:3),天主的羔羊(若1:29, 37; 宗8:32; 格前5:7; 默5:6, 12等),生命(若1:4; 5:26; 11:25; 若一5:11, 20),光明(瑪4:16; 路2:32; 若1:4; 3:19; 8:12; 9:5; 12:35, 46; 若一2:8),善牧(瑪26:31; 若10:11; 希13:20; 伯前2:25; 5:4),人子(瑪24:30-31; 25:31-46; 26:64; 谷8:38; 宗7:56),君王(瑪13:41; 16:28; 谷13:24-27; 若18:33-37),救世主(瑪1:21; 13:37; 20:28; 谷8:31; 9:31; 路2:11; 6:22-23; 若4:42; 10:9; 11:50-53; 宗4:12; 5:31等),中保(希7:22; 8:6; 9:15; 12:24; 迦3:19),司祭(希3:1等)。見聖經附二,一九九一頁。 (2)他的工作:他向全人類傳佈福音,再無猶太人及外邦人之分(瑪28:18-20; 谷1:14; 13:10; 16:15; 宗1:8; 13:32, 33),建立了天國(路4:43),向人類宣示天主的慈愛(瑪5:45; 6:4, 6, 18; 21:31; 22:34-40等),只有他才能向人啟示天父(瑪11:27; 路10:22),廢除了舊約的傳統及禮規(瑪15:2),提高了倫理的要求(瑪5-7章),誰聽他的話將永不死亡(瑪10:39等),誰以他的聖名而祈禱,必將獲得所求(瑪18:20)。 (3)他的死亡:耶穌的苦難聖死,使他中保的工程達到了最高潮:消除了罪惡與死亡(瑪26:28-29; 希2:14; 10:4-18; 羅8:1-3; 弗1:7; 若一1:7; 2:2; 3:5),使人與天主重新和好(羅5:10; 格後5:19; 哥1:20)使人類重獲超性的生命(若3:14-16; 6:35, 47, 51; 10:10; 羅6:11-13; 弗2:13-18; 默5:9, 10),成為天主的子女(迦4:4-7; 羅8:12-17; 弗2:1-10; 若一3:1-2)。 他的確是「上主的僕人」(依42:1-9; 49:1-9; 50:4-11; 52:13-53:12),猶如踰越節羔羊(出12; 19:5)將自己的血,「新約的血,為大眾傾流」(谷14:24; 出24:8),為此,他的死亡實是至崇高、至尊貴的祭獻(谷10:45; 路22:37; 見依35:10)。因他「新約的血」成立的新約民族(希1-11),包括整個人類,因為他的祭獻遠遠超過舊約的全燔祭(肋1:3-9)、和平祭(肋3; 申12:18)、素祭(肋2)及贖罪祭(肋6:18, 23; 希8:6-13; 9:12-18)。 因此,絲毫不容懷疑,他是最卓越、最完善、最堪當及絕對不能替代的惟一真正的中保,但是他在升天之前,卻將這份中保的職務交給了他的門徒,使他們世代相傳,日益更新,「直至世界末日」,繼續他的救世工程,宣傳福音,舉行聖事,治理教會,為紀念他的聖死,不斷舉行彌撒聖祭,給人付洗、獲得罪赦(瑪5:13, 14; 10:1; 16:18; 26:26-29; 谷14:22-25; 16:15; 路10:1-12; 22:15-20; 格前11:23-34),並使聖體聖事成為永生盛宴的預像和保證(瑪26:29; 谷14:25; 路22:15-20),來日肉身復活的左卷(若6:54)。 他自己升天後,坐在聖父的右邊,繼續在天為人類代禱,成為有力的護衛及調解者,並繼續為全世界的罪過作贖罪的祭品(若一2:1-2)。在天上那「被殺的羔羊」,仍然為那些承認他是惟一「道路、真理、生命」的人們,作有力的中保(默5:6-14; 6; 若1:36; 14:6)。 既然瑪利亞與耶穌的一生是不可分離的,她在耶穌作為中保的事業上有著絕大的貢獻。她首先以她的自由意志,接受了作耶穌母親的責任(路1:38)。她誕生、撫育、教養、照顧了童年的耶穌,她熱心跟隨了出外傳教的耶穌,直至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是她陪同自己的兒子——耶穌——完成了救贖的大業。她實在一生親自參與了「襄助救贖」的工作(若19:25-27; 見哥1:24; 弗3:1-13),無怪乎若望將耶穌的傳教生活描寫成,由聖母開始,亦由聖母而終結(見若望福音),也正因此聖教會向來視聖母為(除耶穌外)最有力的中保,名符其實的是「眾生的母親」(創3:30),教會的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