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達書、猶達 [達陡](Epistle of Jude, Epistola Iudae; Judas, Iudas [Thaddaeus]) 猶達書是所謂七公函之一,按現在新約的書目來說,列於七公函之尾及新約最後一書默示錄之前,全書雖只有短短二十五節,但以書函體來說,本書仍可說是一十足完整的書函,因本書一如其他新約內的書信,按當時所通用的書函體,首先有信首的致候辭,在這致候內說明修書人為誰及收信人為誰,並向收信人祝福,之後乃書信的內容,最後是信尾致候辭。 本書的修書人,也即本書作者,自稱為「耶穌基督的僕人」,而且又自我介紹為「雅各伯的兄弟」猶達,那末,這位猶達是誰?從上述作者所自稱的兩個稱呼,以及本書信在教會內從很早所享有的權威與重視看來,本書的作者猶達,當是十二宗徒之中,又稱為達陡的宗徒猶達,因為「耶穌基督的僕人」這一稱呼,雖不能說是宗徒二字的同義字,但由新約其他書信看來,而自稱為「耶穌基督的僕人」或「天主的僕人」只有宗徒們(參閱羅1:1; 斐1:1; 鐸1:1; 伯後1:1; 雅1:1 與默1:1)。此外,由對觀福音所記宗徒名單看來,瑪10:2; 谷3:16-19稱為達陡者,路6:14-16稱為雅各伯的猶達。按希伯來語風:「××的××」通常雖是指父子或夫妻的關係,但並非絕不可能指兄弟關係。是以本書作者,所自稱「雅各伯的兄弟」猶達,似乎即是路6:16「雅各伯的猶達」的一個註釋,當然如從瑪13:55論及耶穌的兄弟一節看來,猶達並不一定是雅各伯的同胞兄弟,很可能是雅各伯的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甚或只是表兄弟,且按瑪13:55的記述看來,而是西滿的親兄弟。按瑪13:55所述,主要是說: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都是耶穌的兄弟,但由此可知道他們四人彼此也是兄弟,是以本書作者自然可自稱為「雅各伯的兄弟」。至於猶達自稱為雅各伯的兄弟而不稱「西滿的兄弟」,極可能是因猶達所要修書勸勉的人,不只認識雅各伯,而且雅各伯在他們眼中是一具有權威的人。是以猶達所提及的雅各伯大約即是曾與猶太信友寫過信,也是耶京作首任主教的雅各伯宗徒,而且從此也可推知,猶達宗徒的這封信,也是寫給猶太教友,尤其從本書一再徵引舊約,甚致兩次徵引偽經來看,則本書是寫給猶太信友,更可說信而有徵。 關於本書內容,以及寫此書的動機,可說是由於作者得知他所關心的教友,因受潛入教友團體中的假先知或假教師的蠱惑,以致信德動搖,是以作者徵引舊約史書,一方面斷言妖言惑眾的假先知必遭受天主的審判(4, 14, 15),另一方面則勸勉信友要奮勇保持所接受了的信仰(3),並且要本著信、望、愛三超性之德,來度一聖善的教友生活(21, 20)。至於對那些已受了假教師迷惑的人,要有同情的心,設法拯救他們脫離火坑(23)。對那些信德開始動搖,而尚未陷於假教師的迷惑中的,即那些尚猶豫不決的人,要盡力勸說他們(22)。但對那些執迷不悟的人,尤其對那些假教師,則要盡力遠離他們,作者說:「甚至連他們肉身所玷污的內衣也要憎惡」,猶言對他們所傳播的邪說謬理,尤其對他們傷風敗俗的淫蕩行為,絕對要深惡痛絕!末後作者別開生面地,好似在對耶穌所受的褻瀆予以賠補,以一簡短而有力的讚頌詞,結束了他這一短信(24, 25)。 由於本書的內容和伯後的內容,在論及假教師所傳播的傷風敗德的邪說謬理時,不但意義相同,甚至字句也完全相同,是以本書與伯後一定有彼此參照的關係,據一般經學者的考究,通常都認為猶寫於先,伯後寫於後,是以伯後曾參照引用過本書,如果我們認可(實際上應該認可,參閱伯前後引言)伯後的作者為宗徒之長伯多祿,那末,說明伯多祿也以本書所言為實,換言之,即以本書為具有權威之作,也即承認本書的正經性,是以我們在前面所說,本書自古即在教會內極受重視,享有很大的權威,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史事為憑的。至於一般所以持相反意見的學者,即否認本書的正經性,是由於本書內曾一再徵引偽經,不過只憑徵引偽經這一點,並未能構成否認本書為正經的理由,正如保祿在鐸書內也徵引外教詩人,而並不因此影響鐸的正經性,此外,本書既寫於伯後之前,是以本書成書的時期,當在公元六○至六七年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