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Cyprus)

塞浦路斯地中海第三大島,在今敘利亞之西,土耳其之南,面積約三千五百餘平方哩,東西長約一四○英里,南北寬約六○英里。地多平原,但西南有高至六千四百○六公尺的奧林頗山。在很古時,森林密布,並富有銅及白鐵等礦產,今已採發殆盡。由於地勢適中,故為古時中東各大國必爭之地。據考古學家的考究,遠在公元前三千七百年,塞島上已有人居住,但自有歷史記載後,最初乃腓尼基人築城於塞島上,名叫基提翁Kition,並由腓尼基人最初將該島所產的銅輸往外地。之後,島先後為埃及亞述波斯等帝國所佔領,大亞歷山大興起時,屬於希臘、末後在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佔領了東方後,島自然歸屬於羅馬帝國的叛圖。

舊約裡最初稱這島為基廷(創10:4; 依23:1, 12; 耶2:10; 則27:6。按創10:4是說島上的居民和希臘的原先民族是出於同一祖先),按這一名稱,大約源於腓尼基人所建之城基提翁。但有時基廷也用為泛指巴力斯坦以西沿地中海的地帶,如戶24:24; 達11:30即指羅馬塞浦路斯希臘文,按字意即指銅,希臘人即以島的特產銅(希臘文Kupros)來命名,稱該島為塞浦路斯

島由於與巴力斯坦相距不遠,是以很早就有猶太人來住在該島,從宗4:36得知在教會初興時,充任重要角色的巴爾納伯即生於島。島在斯德望殉道後,由自京逃出的信友接受了福音。在安提約基雅首先向教外人宣講福音的,即來自島和基勒乃的信徒(宗11:19, 20)。之後聖保祿宗徒傳教,可說第一站即來到島東部之撒拉米,後走遍了全島,來到島西部當時羅馬總督駐扎地的帕佛城,在該城歸化了姓色爾爵名叫保祿羅馬總督(宗13:4-12)。除巴爾納伯外,新約內還提到一位為島人的門徒,即木納松(宗21:16)。聖保祿只在第一遠行傳教時道經島,後來與巴爾納伯分手後,巴爾納伯偕同馬爾谷又再度回到他的老家島(宗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