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耳哥達(Golgotha)

哥耳哥達是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瑪27:33; 谷15:22; 路23:33; 若19:17)。此名為阿剌美文,其意謂「髑髏」,因為那小丘的形勢,有如一個髑髏。古時聖教會一些教父以為「哥耳哥達」,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在那裡埋著元祖亞當的骨骸。亞當第二——基督——在那裡死去時,以自己的寶血洗淨了元祖的罪,及他的後裔所犯的一切罪過(敖黎革乃厄丕法尼巴西略等)。聖熱羅尼莫則以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的地方叫做哥耳哥達,是因為該地是被處死刑的刑場,故此遍地是死者的髑髏。但後二者的意見顯然毫無根據,第一種意見是很可取的。

哥耳哥達的位置現在城牆以內,但在耶穌時代,它是位於耶路撒冷城外(瑪27:32; 谷15:20; 希13:12, 13),離聖京不遠,在阿黎瑪特雅若瑟的園子之傍。這環境完全符合梅瑟的法律,即犯人行刑應在城外處決,見肋24:14, 23; 戶15:35; 申17:5。如今誰若去京朝拜哥耳哥達耶穌的聖墓,免不了要驚奇,因為他原要找一座小丘,然而找到的卻是一座聖堂。這是世界上古城的遭遇,非但地勢經過了許多變化,就是連住宅一代一代的也有不少改變。至於哥耳哥達地方,只要回憶皇帝哈德良(Hadrianus)在公元一三五年平息巴爾苛刻巴暴亂以後,在耶路撒冷地面上建築了一座新城,即厄里雅卡丕托里納(Aelia Capitolina),又在哥耳哥達修建了則烏斯的廟宇,同時在墳墓上,也建立了維那斯的像,直到君斯坦丁皇帝——一百八十年之久——哥耳哥達丘和聖墓都是隱而不顯的,只有各種傳說流行於信友們心中。因形勢變遷,這時信友們連尋找墳墓參拜哥耳哥達的希望已喪失。適時君斯坦丁的建築家,因搬運廢物而發現了聖墓。耶京的主教、神職界和教民莫不感到驚奇。君斯坦丁皇帝後來在哥耳哥達丘和聖墓兩處,蓋了一座輝煌華麗的聖殿,因建築的關係,也把該地原來的地勢改變了不少。其它的變化發生於公元六一四年,苛斯洛厄(Cosroes)的襲擊時,一○○九年——哈耿(Haken)之攻擊時,直到十字軍為止。現在的聖殿,雖然歷代也遭受了一些變化,但大體來說,還是十字軍所修建的那座聖殿。關於最主要的文件,見ELS 92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