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書信(Epistles of John, Epistolae Ioannis) 在七封公函內,有三封是若望的書信,通常稱若望一書、若望二書、若望三書。今分條作一簡略的介紹。 一、若望一書:本書雖稱為書信,但沒有一般書信的格式,即信前沒有提及發信人以及收信人,信尾也沒有致候辭與祝福。何以本書沒有採用其他一般書信的普通格式,不得而知。有的學者認為:可能是作者托人將本書信帶給某教會,請他們看完後,再轉與其他教會傳閱,故未在信首及信尾寫收信人名字,以及祝福或致候辭等。本書信首雖沒有寫發信人的名字,但由教會伊始,以至近代學者,無不以本書作者為聖若望宗徒。換言之,本書作者也即第四福音的作者──聖若望宗徒。理由說來簡單,如果讀者對第四福音,也即若望福音有所認識,而再對本書詳加研究,就可看出不只在思想上,甚至連用字與文筆,本書作者應與第四福音的作者當同為一人。例如本書說:「天主是光」(1:5; 參閱若8:12; 9:5; 12:35),又說:「天主是愛」(4:8, 16; 參閱若3:16; 14:21, 23),又說:「天主是生命」(1:1-2; 4:9; 5:20; 參閱若1:4; 6:35, 40, 48, 51; 11:25; 14:6)。再比喻說:「天主是父」(2:1, 14, 15, 22-24; 3:1-2; 參閱若1:12; 5:19-8:39, 18, 19, 54; 10:30等),又如「彼此相愛的誡命」(2:3-11; 3:11-24; 參閱若13:34-35; 14:15-24; 15:12-17)。末後,本書的目的,除了為使讀者守天主的誡命,特別彼此相愛的誡命外,就是叫人信耶穌為天主子(3:23; 5:1),並且因此信德,因信耶穌為天主子,才能戰勝世界(5:4, 5; 參閱若1:7; 5:38, 46; 6:29, 40, 43; 11:25; 16:30-33; 20:31)。 從以上所作的比較看來,不祇得知本書作者乃第四福音的作者若望,而同時也可以看出本書內容的梗概以及本書作者的目的。是以對這問題,已不需另費筆墨。所應補充的,祇有寫本書信的動機,以及時地。從本書信內容看來,作者所以寫這一書信,是因作者見到當時信友受到一種異端邪說的威脅,遂寫了這封「公函」,要信友一方面要保持信德,勿受異端邪說的迷惑;另一方面要積極遵守天主的誡命,特別愛主愛人的誡命。至於本書所說的異端邪說,究是什麼樣的邪說,學者意見不一。按本書內容來看,這異端邪說最大的錯誤,即否認耶穌是默西亞,是天主子;既不承認耶穌是天主子,因而也不承認父,(2:18-23)。若望稱這些異端人為「假基督」(2:18, 22; 4:3),為「迷惑人的」(2:26; 3:7),為「魔鬼的兒子」(3:10)。若按聖依肋乃的說法,是指切陵托異端,他說:「切陵托祇承認納匝肋的耶穌是瑪利亞及若瑟的兒子,和其他人一樣,僅比別人正直、聰明、智慧。當他受了若翰的洗禮後,「基督」從統治一切的主宰者,以鴿子的形像降到他身上,以後他就宣講一位連他自己也不認識的父,又行大奇蹟異事。末後到耶穌受難與復活時,「基督」又離開了耶穌,「基督」不能受難,因他是屬神性的」(Adv.Hear. I, 26; PG VII, 686)。 不過另一些學者,根據本書內容,認為本書所攻斥的異端邪說,大約即是當時盛行於厄弗所、哥羅森、培爾加摩、提雅提辣一帶的一種帶有來自猶太主義的諾斯士派色彩的尼苛勞黨人的異端。按這異端的特徵,即背棄天主,任意犯罪,尤其縱慾行淫,所以他們不承認有罪這回事(1:8);但聖若望卻說:「那犯罪的是屬於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3:8)。這正如默2:6, 14-15所駁斥的異端,說「在那裡有撒殫的寶座」(默2:13),稱他們的謬理為「撒殫奧義」(默2:24)相同。由此,也可推知若望這封信是寫給小亞細亞地方的各教會,因而稱為公函。 關於本書寫成的時期與地點,由本書內容既不得而知,古教會傳授也沒有明文記載,是以很不易下一確切的答案。不過從本書內容看來,本書作者假定讀者對第四福音已所有認識,本書若干道理只有借助福音才可以明瞭,如2:2對若14:16; 2:23對若15:22, 24; 2:27對若14:26等。由此可以推出,本書信必寫於若望福音之後;按若望福音乃若望晚年(即大約公元九九∼一○五年)所寫,是以本書的完成不能早過這個年限。至於地點,相傳若望晚年居於厄弗所,是以這一書信大約也當在厄弗所所寫。 二、若二、若三雖也列於七公函之內,但從兩書的內容看來,尤其若三實屬私函性質。若二照字面看來,是寫給「蒙揀選的主母和她的子女」,好似寫給某一位婦女,不過據一般經學者的意見,這「蒙揀選的主母」是指某一地方教會。在古教會的文獻內,不乏這樣的稱呼,如伯前5:13,十二宗徒訓言,赫爾瑪牧夫篇,致命者聖依納爵的著作內等,都有類似的稱呼法,不過,究指那一地方教會,則不得而知。從若三9節看來,可能即若三收件人加約所屬的教會。至於若二與若三的作者,若二、若三的信首作者自稱「我長老」,因而在教會初期曾有人認為,若二、若三兩書出於當時某一位長老的手筆,進而對這兩書的正經性也有所懷疑。不過若根據這兩書內容的思想與文筆以及用字來看,實應與若一甚至若望福音為同一作者,即聖若望宗徒。是以較後,教會將這二書列於次正經書目內,但仍不否認,這兩書的正經性。至於作者所以寫這兩書的用意,對若二來說,無非勸勉信友守好天主的誡命;守好天主的誡命,即是愛天主。(4-6)。此外,勸信友要提防異端人的邪說謬理,而要堅持耶穌所啟示的真理(7-11)。至於在若三這一短信中,作者鼓勵加約繼續行善,特別資助傳揚正道的弟兄(3-8),然後指責一位祇憑高位而妄用神權的狄約勒斐,並稱揚一位為真理作證的德默特琉(9-12)。由於這兩書與若一所寫內容極相近似,那末,寫這二書的時間與若一不會相距太遠,而地點大約也在厄弗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