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瑪烏(Emmaus) 聖史路加記載,在耶穌復活的當天發現給二位去厄瑪烏村的兩位門徒(路24:13-35);那麼聖經上所說厄瑪烏村確是什麼地方?學者們意見各異,主要有兩說:即現今之阿木瓦斯(Amwas)及古俾貝(el-Qubeibeh) 1、阿木瓦斯在耶京西三○公里處。在此地瑪加伯猶大曾戰勝哥爾基雅的來犯大軍(加上3:40; 4:1-26)。其後,巴基德建築防禦工事於此村(加上9:50)。古來的傳說都證實阿木瓦斯就是聖經上的厄瑪烏。著名考古家萬桑(P. Vincent),更於一九二四年在此村大事發掘,「考查出土之文物,計有一座建於公元後一百年左右的古村,一座三世紀時代的聖殿,並有一座「拜占庭」式的聖堂。此堂於五二九年毀於撒瑪黎雅人之手,重建後於六一四年被波斯人焚毀,後來成為回教寺。十字軍東征時,亦曾建「羅馬」式聖堂於此。於是根據上述種種理由,一些學者肯定謂:阿木瓦斯就是路24:13所說的厄瑪烏村。但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請見下節。 2、古俾貝:此村莊位於耶京西北十一公里處,雖然耶穌在此村顯現給二門徒的傳說,只始自第十三世紀,但是現代的學者們,日漸傾向於此說。此說後來居上的原因,主要的是:路加聖史及絕大多數的抄本記載:「厄瑪烏離耶路撒冷約六十斯塔狄」(路24:13)。這正好等於十一公里左右的古俾貝,而只有少數的抄本載有一百六十「斯塔狄」者。一百六十「斯塔狄」,則等於三十公里強,應是阿木瓦斯。拉岡熱明言,「六十斯塔狄」的傳說是正確可靠的。但是強調另一學說的人,如杜朋(Dupont),則謂路加不大明瞭聖地的地理,故將一百六十「斯塔狄」改成了六十「斯塔狄」。但這種講法,似過於揣度,蓋聖史在福音之首,即已明,言「從起頭仔細訪查了一切」(路1:1-3)。 再者,若二徒於耶穌復活當天所去的村莊是阿木瓦斯(三○公里之遙),則應承認二人於當天來回跑了六○公里,亦即應於早上最晚八點鐘動身,至傍晚到達,又於當晚返回耶京,在晚餐廳中遇見了仍聚集在一起的十一位門徒(路24:34),這於事實似乎不可能。相反的,若所去的村莊是古俾貝,則合情合理:蓋二人並沒有於清早立即動身(谷16:8),而是等候了一些時候(路24:21-24),看耶穌是否要顯現給宗徒們,大約等到中午,見耶穌仍未出現(瑪28:9; 路24:11),才動身上路,往厄瑪烏(即古俾貝)去。二人路上心中難過,故步法亦慢(路24:17)。遇見耶穌後,三人又在路上且走且談,且走且停,故至傍晚才到了厄瑪烏村(十一公里之遠的古俾貝)。但是在分餅時認出了耶穌之後,心中大喜,高興地在不到兩小時的工夫內,返回耶京,遇見了仍聚集在一起的門徒們(路24:34)。這種說法除了較合情理之外,並且完全符合聖經的記載。這也是自一九四○∼四四年,在巴加提 B. Bagatti 領導之下,在古俾貝大事發掘考查之後,主此說的學者日漸增多的主要原因。 古俾貝之說的間接理由有: 一、(a)至今所說的厄瑪烏村距耶京有百六○「斯塔狄」的一切抄本,皆出自巴力斯坦之說,已被推翻。 (b)並非一切的考古學家承認阿木瓦斯的聖殿,是第三世紀的產物。 (c)並且這座大殿亦不是為紀念耶穌的顯現而建築的。 (d)古代的傳說只載有阿木瓦斯,是因為古俾貝於七○年,或一三五年的戰事上,盡遭破壞,故當時之人只知阿木瓦斯之故。 二、(a)古俾貝地方適中,正合聖經的記載:六十「斯塔狄」(十一公里)。 (b)位於自耶京至海邊的羅馬大路之旁。 (c)考古家證明,自公元前三世紀即有人居住,直至公元六世紀。 在厄瑪烏村(古俾貝)自一八六一年即有方濟會士居住,並於一九○一年建大殿一座,以紀念耶穌顯現給二位門徒的事蹟。此殿建於十字軍所建之大堂廢墟上,內有所謂克羅帕(二門徒之一)的住宅遺址。此遺址已見於十字軍所建大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