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Honey, Mel)

巴力斯坦的牧畜業向來很發達,又是多花之地,故此奶及蜂蜜是它豐盛的特產,於是也就有了「流奶流蜜」的地方的稱呼(出3:8; 肋20:24; 戶13:27等)。它的蜂蜜不只可供本地人的需要,且可以外銷至提洛(則27:17)。「甘甜如蜜」的說法在聖經上也屢見不鮮(則3:3; 見民14:18; 詠19:11; 119; 103; 德24:20; 49:1; 默10:9-11)。蜜可以單獨吃食,或與其他食物攙合而食(出16:31; 肋2:11; 依7:15-22; 耶41:8),甚至可作藥材(箴16:24),及作初熟之果或什一之物,獻於上主;但不可作為祭品(肋2:11; 編下31:6)。

由上述我們可以斷定,雖然聖經上只提到野蜂蜜(申32:13; 民14:8; 撒上14:25-27; 詠81:17; 瑪3:4等),從來未曾提及人工的蜂蜜,並且考古學者也未得到確切的蜜業的證實,但不可否認的,養蜂學在聖地自古以來是十分發達的,不然,如此豐盛的產品,只靠野蜂的供給是不可能的。我們雖沒有直接明確的證據來證明此說,但與其同時的赫特人的法律上(即在民進入聖地的時代),卻明文規定了偷竊他人所飼養的蜂巢應受的懲罰。

蜜是溫柔及善良的象徵(歌4:11)。蜜固是甘甜的,但不可貪食,應有節制(箴24:13; 25:16)。上主的言語猶如蜜之甘甜及富於營養(詠19:11; 119; 103; 箴5:3)。這亦是厄則克耳及默示錄作者的感覺及提證(則3:3; 默1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