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阿士 [耶曷阿士](Joash, Ioas) 是舊約中的兩位國王及數人的名字,意思是「上主賜與」。 1、約阿士:是阿哈齊雅王的兒子,其母名漆彼雅(列下12:2; 編下24:1),在位四十年(八三五∼七九六)。在這個時期猶大度過了其歷史上最大的危機,若非上主特別照顧,達味家族的王權實難保存下來。當猶大王阿哈齊雅被造反的耶胡射傷死於默基多之後(列下9:27-28),他的母親阿塔里雅——外邦邪惡毒辣女人依則貝耳的女兒(列下8:26)——竟自垂簾聽政,並殺絕王室一切後裔,為能確保自己的王位(列下11:1; 編下22:10);只有國王的幼子約阿士被大司祭約雅達的妻子約舍巴救出,藏在上主的聖殿中。此時阿塔里雅以為再無人敢敵對,於是大力宣傳巴耳的敬禮,修蓋宏大的巴耳廟宇,將聖殿荒廢,搶劫聖殿的財富,修飾巴耳廟,蓋她本人既非屬於以民,更不是猶大王家人員,是以對以民的宗教蔑視之至,這一來使不少忠於上主的以民起了很大的反感,策劃候機將她推翻(列下11:2-3; 編下22:11-12)。其中的首腦人物,要算是大司祭約雅達,他乘機在某安息日召集軍隊,公立王家後裔約阿士為王,頓時人心大快,高呼萬歲!當日就將阿塔里雅殺掉(列下11:4-16; 編下23:1-14)。 約阿士登極時,年僅七歲,由大司祭約雅達來輔佐秉政,立意剷除巴耳邪神的敬禮,並計劃修飾上主的聖殿(列下12:3-6; 編下24:4-5)。無奈巴耳的遺毒已深,民間仍繼續在高丘舉行邪神敬禮;聖殿修飾的工程也無進展,蓋司祭們的宗教熱誠已十分低落(列下12:7-14; 編下24:8-14)。大司祭約雅達死後,連國王自己竟亦陷入邪神的敬禮,並虐待上主的忠僕,連約雅達的兒子則加黎雅先知亦不例外,被國王殺掉(編下24:17-22)。 對外則完全服屬於大馬士革的阿蘭人王哈匝耳,將全部聖殿及王宮的財富獻出,以保自身,是以人心不滿已極,手下臣僕起來結黨謀反,將國王約阿士殺死,由其子阿瑪責雅繼位作猶大王(列下12:18-19; 21-22; 編下24:24-25)。 2、耶曷阿士:(註:原文本作約阿士,與前者又是同時代人,思高譯本為使人與前者容易分別起見,譯作耶曷阿士),是北國以色列的第十二位國王,在位凡十六年(七九八∼七八三)(列下13:9-10)。當厄里臾先知臨死之前,君王曾親自拜訪,先知預言他王權的未來:他將戰勝向來為難北國的阿蘭(列下13:14-19)。先知的預言果然應驗,當時敘利亞的阿蘭人王本哈達得三世正在受著亞述人的攻擊。耶曷阿士乘人之憂,出兵將阿蘭人三次打敗,並收回一切加里肋亞的失地及城市(列下13:22-25)。也正在此時,猶大國的阿瑪責雅國王亦將厄東人打敗,於是南北兩個新勝利國竟彼此不容,南國向北國宣戰(列下14:7-8)。耶曷阿士本想以通婚方式的和平手段來解決問題,但被阿瑪責雅所拒,結果祇有戰場相見。南國不敵,大敗於貝特舍默士,國王被人生擒,北國的凱旋軍進入耶京,將王宮及聖殿搶劫一空,且將部份城牆搗毀而去(列下14:6-14)。此後不久,耶曷阿士便死去了,由其子雅洛貝罕二世繼位為北國國王(列下13:13; 14:17, 23, 27; 歐1:1; 亞1:1)。 3、默納協支派人,基德紅的父親,居住於敖弗辣地方。基德紅奉上主的命令將本村的巴耳祭壇毀壞,當村民要報復時,約阿士曾勇敢地保護了自己的兒子基德紅(民6:11-32)。 4、是以色列王阿哈布的兒子,當米加雅先知預言國王在辣摩特基肋阿得的戰爭上將一敗塗地時,國王大怒,將先知交給自己的兒子約阿士阿孟市長,加以囚禁(列上22:26-28編下18:25)。 5、是猶大的後代,舍拉的子孫之一(編上4:22)。 6、本雅明支派人,是位勇士,善戰,能左右開弓,聯合其他同志,一齊在漆刻拉格地方,投奔了達味(編上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