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人) [哈彼魯](Hebrew, Hebraeus [Habiru])

希伯來人之稱呼,大都是外人對以色列人的稱呼(創39:14, 17; 41:12; 出1:16-19; 2:6, 9; 撒上13:19; 14:11; 29:3等),他們自己很少互稱為希伯來人,最多是向外方人交談時才自稱為希伯來人(創40:15; 出2:7; 3:18; 5:3; 7:16; 9:1, 13; 納1:9; 亦見創14:13; 出1:15; 2:11, 13; 撒上13:3, 7; 14:21)。在新約中,希伯來人指說阿剌美語的猶太人,而不一定是居住在聖地的猶太人(宗6:1; 格後11:22; 斐3:5);聖保祿就稱自為希伯來人(格後11:22)。

但事實誰是原來真正的希伯來人,以及這個民族的歷史背景等問題,卻是一個十分棘手,至今無確切答案的難題。古中東的歷史文件上,有關於哈比魯哈皮魯阿皮魯民族的記載,是否就是舊約中所說的希伯來人,仍未能確定。 關於這個難題我們試由三方面來解說:

一、言語方面:

毫無疑問地希伯來文屬族語,但是族所佔有的地理面積是很廣大的,所包括的不同的民族也是很繁多,阿摩黎語、烏加黎特語(Ugaritica)客納罕語、阿蘭語、腓尼基語、阿剌美語及希伯來語,都是屬於語系的不同語言,有人以為阿摩黎語是阿蘭語文的土語,而希伯來語文與阿蘭語具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希伯來語文是語系的西北面的一種語言。

二、人文方面:

雖然語言及人文是兩種不同的問題,但是既然上述種種不同的語言,都屬語系統,那麼,我們可以推想到這些種種不同的民族,原始只是屬於一個民族——族,因著環境的變遷,民族的繁殖、擴大、流動等等的歷史地理因素,而分成了種種不同的屬於族的民族及言語,其中最要者有阿加得人(Accadici),西北區的族人及阿剌伯人,而我們所說的希伯來人就是屬於西北區的一種族人民。

聖經上最初關於希伯來人的記載,稱他們是遊牧人民(亞巴郎:創13:2, 7,依撒格:創26:14,拉班:創30:29等,創34:5; 46:32, 34; 47:16等),由此可以推定他們的生活與現今貝杜因人的生活是十分相似的——遊牧,或半遊牧的生活,但一定不是定居的生活。那麼,這與古文件上所說哈比魯民族(意思是外方人、難民、商人、奴隸、傭兵等)多少有些符合。很可能就是指希伯來人而言。要知道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年前的希伯來人,還不能稱為一個正式的民族或國家,而只是一由不同支派組成的,具有流動性的大家族而已,在十一世紀之後,才在巴力斯坦正式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三、人種方面:

由人種這一方面來說,與前者所說又迥然不同,有人以為原來的系民族,是屬於地中海區長頭型人種的,但是希伯來人的百分之六十至八十,卻是短頭型人種,而又與亞美尼亞型人種混合。

系民族在埃及的壁畫上,呈現有巨大的鷹鼻,滿面的尖型鬍鬚,及長髮披肩,但是這種類型亦見於非族人中,如利比亞人,赫特人等,是以現今的許多人種學家,已放棄人種之說。目前最有力的說法,恐怕要算格陵茲(Grintz)的主張:系民族自始可能就屬於短頭型人種,尤其希伯來人,及北方長頭型的阿剌伯人,可能並非是真正的系民族,不過至今所有仍是一些沒有確切證據的論說而已!關於系民族的真正來源,由聖經上我們也得不到甚麼憑證,不過有些地方卻在告訴我們,希伯來人的出處,似乎應是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幼發拉的底格里斯二河中間,以哈蘭為中心的地區(創24:4, 10; 28:2; 11:20-26)。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聖經上的另一傳說,就是希伯來人的始祖亞巴郎,來自烏爾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