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伯書(Epistle of James, Epistola Iacobi)

本書為七「公函」之一。本書的作者雅各伯(1:1),按教會普遍的意見,即是「主的兄弟」(迦1:19),耶路撒冷的主教(宗15:13-21),次雅各伯(谷15:40)。關於他的生平,以及「主的兄弟」是否是京的主教和次雅各伯的問題,見(次)雅各伯條。

本書的內容,除首句的致候辭,具有書信的形式外,可說全是討論倫理、道德和實際教訓。作者為信友的神益,雖然隨著自己激動的熱忱,寫出自己的勸戒和思想,甚或有時由於想像或字句的聯繫,由一觀念轉移至另一觀念(見1:4, 12, 25等),但大致仍有三個比較明顯的主題:即

一、真正的喜樂在於忍受患難(1:2-8)、貧窮(1:9-11)及試探(1:12-18),尤其在於修德立功(1:19-11);

二、真正的虔誠不在於言語,而在於實行(1:26, 27),不在乎外貌(2:1-13),也不僅在乎信德,而是在乎以善功表現的信德(2:14-26),尤其在乎約束口舌(3:1-12);

三、真正的智慧在於節制自己過度的熱忱(3:12-18),尤其在於抑止人本性的偏私(4:1-12);財富中不但沒有智慧,且還含有犯罪的機會(4:13-5:6);因此,更好要效法農夫、先知以及約伯,隨遇而安,堅忍不拔(5:7-12)。

最後以一篇附錄結尾,說明應如何實行對病人,尤其對病重者的任務(5:13-15);應如何彼此代禱(5:16-18);應如何善盡規勸弟兄之責,使罪人回頭改過(5:19, 20)。本附錄中最重要的兩節——5:14, 15,即有關病傅聖事的公佈。

本書寫作的對象,按致候辭所記,是寫給「散居的十二支派」,即寫給僑居在巴力斯坦以外的猶太基督徒;並且由書信內容來觀察,這些僑居在外的猶太基督徒,應是離巴力斯坦不遠的地方,大概即是敘利亞塞浦路斯基里基雅等地(宗11:19; 15:23, 41)。

關於寫作的時間,經學家尚未有定論。有人見本書論及成義時,說明除需要信德外,還需要善行,因而主張本書寫於六○至六二年,即寫於羅馬書之後;不過,也有些學者以為本書寫於四九年之前,即京宗徒會議之前,因為那時對成義的道理尚未發生爭論。但從本書的內容看來,因其中對教會的神學教義尚不甚發達,並且對外邦人進入教會後,是否應守梅瑟法律的問題隻字未提,似乎後一說較為可取。寫作的地點可說是耶路撒冷

本書信表面上看來,是以相當流利的希臘文寫成的,到處充斥著希臘文特有的修辭學上的文藻;但骨子裡仍屬於閃族文學作品,因為和智慧書的風格很相接近,多對偶的句子和美妙的比喻(如1:6, 11, 23; 3:3-5),喜用具體的例證(2:2-4, 15, 16),尤多引用舊約(2:21, 25; 5:10, 11, 17)。是以可說:本書的作者(或代筆人),在運用希臘修辭的技巧上可說是成功,因為他使一本內容全為閃族人思想的著作,一變而為希臘文學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