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爾(Tabor, Thabor)

山名,意義仍未能十分確定,可能有「採石場」之意,位於依次勒耳平原中東北部,一座孤立的山,在納匝肋的東南十數公里處,是為依撒加爾則步隆納斐塔里支派的分界山(蘇19:22)。高於海面約五百公尺,算是巴力斯坦的一座大山。周圍山腰處盛長各種植物,山頂則有一長千二百公尺,寬四百公尺的平原。自山頂可瞭望美麗寬闊的聖地廣大地區,風景十分壯觀,氣候也十分宜人,有彎曲不平的馬路,供遊客及朝聖人士乘車登山。目前以色列政府已將之列為旅遊勝地,決建登山電車,供人使用。

自古以來,此地便被視為聖山,蓋按申33:19依撒加爾則步隆支派的人士,曾邀請人民在此山上奉獻祭祀,但是這種祭祀卻為後人所駁斥(歐5:1; 詠89:13)。德波辣女民長在這座山頂集合了巴辣克的軍隊,向在山下克雄河畔聚集的息色辣敵軍進攻(民4:6, 12, 14)。在這座山上則巴黑匝耳慕納殺害過基德紅的兄弟,而受了應得的懲罰(民8:18-21)。

自古以來的教父,相信耶穌變聖容的地方就是大博爾山(瑪17:1-13; 谷9:2-14; 路9:28-36),也有人相信,耶穌復活後指定宗徒們要去的那座加里肋亞山(瑪28:16; 格前15:6),也是我們所討論的大博爾山。第九世紀一位名叫厄丕法尼的隱修士,認定亞巴郎默基瑟德相會的地方(創14:18),亦就在此山的腳下,後期的朝聖者則將之移往山頂。

初期時代的教父,為紀念伯多祿所說的三個帳棚(瑪17:4),在山頂上修建了三座聖殿,但因經年失修,早已成了廢址。保管聖地的方濟會士在一八七三年至一八七五年間,曾在這三古殿的舊址上挖掘考察,並建立一小型的會院、聖堂及招待朝聖人士的旅舍;更在一九二四年興建了一座偉大壯觀富麗堂皇的大聖殿,是出於聖地著名工程師巴爾路齊Barluzzi先生之手。這座大殿仍由方濟會士來主持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