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Sea of Reeds, Mare Rubrum) 紅海是位於埃及和阿剌伯之間的一個內海,長一四五○英哩,闊約一百五十英哩,以蘇彝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 希伯來文稱之為「蘆葦海」(穌弗海)。紅海一詞衹見於希臘譯本及新約中。紅海在舊約有時是指西乃半島西邊的蘇彝士海灣而言(出10:19; 13:18; 15:4; 戶21:14; 申11:4等),有時卻用於西乃半島東邊的阿卡巴海灣(出23:31; 申2:1; 列上9:26; 編下8:17; 耶49:21)。 出14; 15兩章所敘述的以民奇蹟過紅海的地點,卻不是我們上面所說的那個寬一百五十英哩的紅海,而是在蘇彝士北部的一段湖沼地區。但北自薩伊德港(Port Said),南至蘇彝士這一段斷斷續續的伸長湖沼地帶中,以民的確在那一個地點渡過險關而離埃及人的迫害,卻是至今學者們仍在爭論的懸案。在這些紛紜的意見中我們特提出主要的四個介紹如下: (一)在蘇彝士附近。這是自第四世紀以來,直至一八七五年的傳統意見,但是這種主張現已無人擁護,原因是以民出離埃及的時候,埃及的京都不在門非斯而在左罕(詠78:12, 43)。又出谷紀裡的許多地名,辣默色斯、穌苛特、丕通等,都在埃及的東北部,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卻是,自蘇彝士過海後,至第一站的瑪辣(現今之阿雍慕撒AyunMusa)只有十四公里,這與聖經上所說的「三天」的路程甚為不合(出15:22)。再者,此處退潮的時間只有三個小時,這為使全以民過海之舉,似乎太為短促了,因此應在更北面的地區。 (二)在苦水湖與蘇彝士之間的一個地區。這一說法除了是沒有根據的推想之外,似乎過海後至瑪辣的距離,仍嫌太短。 (三)以民是在苦水湖走過。這是大多數學者所擁護的意見。開鑿蘇彝士運河的工程師及地質學家證明,當初苦水湖與紅海原是相連的。這更增加了這一學說的力量;但一些學者們卻懷疑,甚至不相信這個意見的真確性,蓋此處的湖水深達十五公尺,一夜之間的東風對這麼深,這麼多的水量能發生什麼作用?見出14:21。這似乎已超出了奇蹟所需要的範圍。此外,這個意見以為以民原想再向南部水淺的地方進行過海,但為埃及的追兵切斷南進的去路。故祇好在苦水湖過了海的這一說法,亦是沒有確實根據的臆說。 (四)在廷撒湖(Timsah)的突出部份。按這一意見,廷撒湖曾與紅海斷續相連,中間有突出的旱地,考古學者且在苦水湖及廷撒湖之間發現了一些散漫的小村落。因著海潮的漲落,旱地或少或多的出現著。以民就在這裡過了所謂的紅海。還有一個有力的證據,是在此處的對面就是聖經上所說的巴耳責豐(出14:2)。擁護這一意見的學者,有拉岡熱、胡默勞耳、吳巴黑(Ubach)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