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匣(Ossuary, Ossuarium)

是一種以木材,陶泥或石灰石所作成,用來裝骨骸的匣子,故稱之為「骨匣」。其中以石灰石製成者居多,因其比較堅固耐久。它的體積,通常長度是以死者大腿骨,高寬則以頭骨為標準。按古中東不同民族的習慣,是將死者埋葬後十二個月左右,即等死者肉軀腐爛之後,檢取其骨骸放入骨匣中,作第二次的埋葬。這種最古老的骨匣,有的竟出於公元前三、四千年者。

猶太人因為觸及死屍是在被禁之例,以免沾染不潔,故此在他們間可說沒有這種習俗。但是,在耶穌降生以前及以後的一百年間,巴力斯坦尤其在京周圍,亦發現了為數近千的骨匣,大都以白灰石砌成,並刻有玫瑰花瓣、棕櫚枝、波浪式花紋,以及幾何學或建築術的圖案,圖案有紅有黃色者不等。骨匣之蓋呈平頂形,或屋脊狀,其上或以彫刻或以煤炭寫有亡者的名字,名字所用的語言也各不相同,有希伯來阿剌美希臘語三種。有時則同時用兩種語言書寫,其中有不少的名字見是於新約者,比如雅依洛拉匝祿納塔乃耳瑪弟亞若瑟的兒子耶穌約納的兒子西滿,以及瑪爾大瑪利亞等等。固然上述諸亡者,並非是聖經上所提及的人,但它至少可以證明,這些名字在耶穌時代是很普遍的人名。並在不少的骨匣上,刻劃或書寫著十字架或「★」(耶穌聖名)的記號。這些尤見於巴加提神父在橄欖山西部的「主哭京」處,所掘出的約一百二十個骨匣上。按巴加提的意見,這些骨匣大都是屬於耶穌之後的初期猶太教友者,他並列舉了不少強有力的證據,以證明其意見之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