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Ivory, Ebur) 象牙,希伯來文作「Shenhabbim」;「Shen」即牙,「Habbim」即象,如我國一樣,並無特殊字眼指稱象牙,見列上10:22; 編下9:21。有時亦只用「Shen」表示象牙,見列上22:39; 亞3:15; 6:4; 則27:15竟將象牙當作角。我國好以玉比美人,如玉容玉指,聖經卻也以象牙來比美人,見歌5:14; 7:3, 5,兩者皆取其白哲潤澤,有如女性的肌膚。 象多產於亞非二洲。遠在紀元前三千年,中東一帶的人民就已知用象牙彫製或鑲嵌物品,公元前二千年象牙貿易就已很興盛。貨品的來源在亞洲是中東和印度,在非洲是埃及。中東幼發拉的河上流昔日就產象,後因狩獵過甚,在公元前數世紀即已絕種。所以中東各地所用的象牙,多半是來自非洲和印度,或由水路或由陸路(編下9:21; 則27:6, 15)。象非洲語作「Yeb」梵語作「Ibha」,與希伯來文 Habbim「象」字語音相近。 象牙歷來即視為珍品,皇家貴族,豪門富商纔有象牙品。撒羅滿用象牙製造了一個大寶座(列上10:18),撒瑪黎雅王阿哈布竟建造了一座象牙宮(列上22:39; 亞3:15),貴族富商竟自製有象牙床(亞6:4)。這些較大的物品和建築,並非全用象牙製成,只是嵌以象牙,鑲以金玉,為此,雅歌以象牙比新娘的肌膚,以其上鑲嵌的碧玉,比新娘的脈絡(歌5:14)。 這一世紀以來,在中東一帶的考古發掘工作,發現了不少象牙彫刻品,如作護身符的小神像,小獸像,香膏盒、梳、篦、骰子和小玩具等,以及富有藝性的用象牙鑲嵌的浮彫。在貝爾舍巴和耶里哥,竟掘得公元前三千年的象牙小神像和小獸頭,在辣市沙木辣和默基多的象牙品貯藏室內,竟發現了很多有藝術屬於公元前千二百年前的象牙鑲嵌的壁畫。與舊約記述有關的,還是在撒瑪黎雅舊址發掘出來的一些公元前九世紀或八世紀的象牙彫刻品:這些象牙彫刻品,或許即是阿哈布象牙宮或富商貴族家的遺物。 我國甲骨文,鐘鼎文內就已有「象」字,古書內亦常提到象和象牙製的物品,如象車,象笏等。商紂王即已開始用象牙箸(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建有象牙廊(史記卷一二八龜策列傳);孟嘗君至楚獻象牙床(戰國策卷十齊策三),後魏皇家自製有象輦(魏書一○八卷之四禮志四)。我國舊日是否產象,有待考古發掘的證明;但越南產象(見說文),由陸路可進入中國,自不待言;所以我國自古就知有象,利用象牙製造物品,用象載重駕車。考古學家由發掘得知的,在我國古籍上就早有所記載。這一點亦可補考古之不足,而給聖經以左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