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撒禮(Aspersion, Aspersio)

灑撒禮為舊約時代的民,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宗教禮儀,在新約中則很少提及。

一、舊約時代:

為灑撒禮所用來灑撒的不外是血、油及水。聖經上所記載的最早的灑撒禮,見於出24:3-8。當時梅瑟代表百姓與上主正式訂立了盟約,訂盟的禮節就是先建一祭壇,再殺牲,將一半的血灑在祭壇上,另一半灑在百姓的身上,這被灑的血稱為「盟約的血」。其後建立了贖罪節,在這個節日上所舉行的儀式,是殺一隻公牛犢及一隻公山羊作為祭品,將牠們的血分別以手指灑在贖罪蓋的東面,然後,又在贖罪蓋前面灑血七次。這一灑血儀式的用意是為聖所、會幕及祭壇的取潔而建立的(肋16:11-19)。為司祭的過犯而舉行贖罪禮時,司祭應將手指浸在牲血裡,然後向聖所帳幔灑血七次(肋4:6, 7)。如果獻祭的是一位窮人,買不起一隻羊來作祭品時,可獻兩隻斑鳩或雛鴿,將它們的血部分灑在祭壇壁上,其餘的血擠在祭壇腳旁(肋5:7-9)。製造取潔水時,司祭應以手指蘸些一隻被祭殺的紅牛的血,七次灑向會幕的前面(戶19:4)。

在祝聖第一批司祭時,梅瑟將牲血混和上油,灑在亞郎及他的兒子們身上,也另外灑在他們的服裝上(出29:21; 肋8:30)。這次灑血及油的目的,是使這一批人成為祝聖於上主的神職人員。

癩病痊癒之後的取潔禮,是司祭以右手指頭,蘸上左手掌中的油,在上主前灑七次(肋14:16, 27),它的意義聖經上沒有明白指出,故一無所知。

不論是人或物件,在接觸屍體之後,沾染法律上的不潔,取潔的方式,是以水取潔灑身。這種取潔水的備製方式,是將紅牛被焚後的灰,加入水中而成(戶19:1-12)。

灑撒用的器具,聖經上祇提到了牛膝草(出12:22; 肋14:4-6; 戶19:18; 希9:19)。

二、新約時代:

希12:24稱耶穌是中保,「他所流的血,比亞伯爾的血說話說得更好」。伯多祿謂信友們是特被揀選,為分沾他(耶穌)寶血灑撒之恩的人(伯前1:2注:思高譯本將灑撒譯作洗淨,意義完全相同)。固然在新約上很少提及灑血的禮儀,而所提者,大都和梅瑟與上主灑血訂立盟約的禮儀有關(出24:3-8; 瑪26:28; 谷14:24; 路22:20),而與舊約中的取潔禮有關連者,可說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