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魯賓 [革魯布](Cherubim [Cherub])

此名,希伯來文原無,是借用於阿加得文,來自「卡辣布」,意即「祈禱者」,亦指代替人們祈禱的二等神明而言。在美索不達米亞「革魯賓」被置於神廟入口處,作為神廟的保護者,(猶如中國廟門旁邊的哼哈二將),且有男女兩性之分。最初原有人的形狀,但漸漸使之非人或超人化,而有猛獸之身,飛鳥之翅及人頭。「革魯賓」在亞述巴比倫埃及帝國的文化區域中,為考古學家發現的很多,使我們對聖經上的「革魯賓」更容易清楚了解。

聖經上的「革魯賓」:聖經上雖然多次提及「革魯賓」,但對他們的性格來歷很少講述,惟有在則1; 10兩章上,對他們有較詳細的報告。他們是有生命的神體,他們的職務是環繞上主光榮的寶座。將則的描述與默4:6-8比較,可以斷定默的四個動物就是「革魯賓」。除此之外,在創3:24有「革魯賓」「防守到生命樹去的路」(亦見則28:14, 16)。在宗教的禮儀上,「革魯賓」的兩個態像被置於約櫃之上,翅膀下垂,作保護約櫃狀;二像之面相對表示敬禮。在這二「革魯賓」所處的約櫃上,上主與民往來顯示己意(出25:18, 20-22; 37:8-9; 戶7:89; 列上8:6-8; 編上28:18; 編下5:7),並指示天主親在民之間,故此有「坐於「革魯賓」之上的上主」的說法(撒上4:4; 撒下6:2列下;19:15; 依37:16; 詠80:2; 99:1; 編上13:6)。撒羅滿大殿的至聖所中,亦有與此相似的兩個高大態像,以橄欖木刻成,外貼黃金(上6:23-28; 編下3:10-13)。

其次在聖所及聖殿的帳幔及門簾上,亦都有「革魯賓」的刺繡像(出26:1, 31; 36:8, 35; 編下3:14);在聖殿的大門上,則有他們的雕刻像以作裝飾(列上6:29, 32; 則41:18)。

至論至聖所中約櫃的「革魯賓」(出25:18-20; 37:2-9),近代學者們大都謂是後來的「司祭卷」加添上去的,因為在曠野中的聖所中,由於環境的關係,一定不會有「革魯賓」的裝置;但是因為後來的撒羅滿聖殿中,有他們的態像,刺繡及門像存在,故此司祭們將他們的來源追溯到梅瑟時代,以增加他們存在的價值及歷史源流。

由上述我們可以知道「革魯賓」與上主有密切的關係,他們常陪同天主發顯,或在天主所在的地方侍候。

若將聖經上的「革魯賓」與其他民族的「革魯賓」比較,則有下列的不同點:(1)聖經上的「革魯賓」不是神,向來不接受民的朝拜頂禮;(2)沒有性的區別;(3)亦並不是專門為人類代禱的二等神明。按天主教及猶太主義傳統的信念,他們是天主所造的天使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