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米(Shimei, Semei) 是聖經上不少人的名字,意謂「上主傾聽了」。 1、革爾雄的第二個兒子,肋未的孫子(出6:17; 戶3:18, 21; 編上23:7, 10; 匝12:13)。 2、本雅明支派人,革辣的兒子,居住在巴胡陵,當達味逃避阿貝沙隆的叛變而來到巴胡陵時,曾受到史米的惡毒咒罵及投石襲擊,藉以替撒烏耳全家報仇雪恥。達味只好逆來順受,並且阻止阿彼瑟殺死史米(撒下16:5-13)。但在叛敵平息之後,史米卻帶領了一千本雅明人士前來歡迎達味,以示前非,並表效忠之意。阿彼瑟仍決心要將他殺死,達味卻起誓一定要保全他的性命(撒下19:17-24)。那知達味本人在臨終前卻仍憶前辱,囑咐撒羅滿報仇(列上2:8, 9)。撒羅滿果然將史米軟禁於耶京,不准其出城活動,否則性命難保。三年後史米冒然出城追捕逃僕二人,直至加特,將僕人捉住,但在回京的路上,卻被君王打發的貝納雅殺死(列上2:36-46)。 3、肋未人,默辣黎的後代,里貝尼的兒子,烏匝的父親(編上6:14)。 4、西默盎支派人,匝雇爾的兒子,史米生有大批子女,計有十六個兒子,六個女兒(編上4:26, 27)。 5、肋未人,雅哈特的兒子,齊瑪的父親皆為革爾雄的後代(編上6:27, 28)。 6、本雅明支派人,是一個耶京家族的族長(編上8:21),亦名舍瑪。 7、肋未人,是達味時代第十班的歌詠者(編上25:17)。 8、辣瑪地方人,曾經主管達味的葡萄園(編上27:27)。 9、當阿多尼雅野心叛變時,他曾經同其他的一些重要人士,擁護了撒羅滿及達味(列上1:8),可能是厄拉的兒子(列上4:18)。 10、勒烏本支派人,是哥格的兒子,米加的父親(編上5:4, 5)。 11、肋未人,赫曼的後代,在希則克雅執政時,曾經參與清除聖殿的工作(編下29:14-16)。 12、是希則克雅國王時代的肋未人,曾經協助他的兄弟苛納尼雅管理聖殿中的什一之物(編下31:12)。 13、本雅明支派人,克士的兒子,雅依爾的父親,是摩爾德開的前輩(艾2:5)。 14、是猶大王家的後代,培達雅的兒子,則魯巴貝耳的弟弟(編上3:19)。 15、由充軍之地歸來的肋未人,聽厄斯德拉之命,將自己的外邦妻子休掉(厄上10:3)。 16、哈雄的子孫,聽命休外邦妻者(厄上10:33)。 17、巴尼的兒子,亦是從命休外邦妻子者(厄上10:38)。 18、達味的兄弟,亦名史默亞(撒下2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