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巴泰(Nabataeans, Nabathaei) 在聖經上數次提到納巴泰人(加上5:25; 9:35)及他們的國王(加下5:9; 格後11:32)。他們是源於阿蘭人的一種屬閃族的部落,很可能就是創25:13所說的乃巴約特人的後代,深受阿剌伯文化的影響,後來竟同化於希臘。 他們原來是遊牧於幼發拉的及底格里斯二河之間的民族,曾受到提革拉特丕肋色爾三世的侵襲。後來他們南下侵佔了厄東人的土地,據為己有,並以培特辣(Petra)為首都,才開始定居的生活,組織強大的商隊,穿梭往來於阿剌伯及敘利亞之間,並遠至波斯灣。公元前二世紀,此一區的商業,幾乎盡被納巴泰人所統制,堪稱他們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此時的國王有阿勒達一世。於公元前一六九年,猶太人的大司祭雅松曾經投奔於他,企圖獲得政治庇護(加下5:8)。阿勒達三世(公元前八七—六二)更擴展土地,竟將大馬士革佔領,直至聖保祿自大馬士革越牆而逃時(格後11:32),此重要的京城仍把持在納巴泰人王阿勒達四世(公元前九年至公元四十年)的手中。此時加里肋亞及培勒雅的分封侯黑落德安提帕,為了向阿勒達四世表示友誼,娶其女為妻,但在公元二七年左右,復將此女休棄,而同自己兄弟的妻子黑落狄雅結為夫婦(瑪14:3)。阿勒達四世,心有不甘,老羞成怒,終於三六年將安提帕戰敗於哥藍尼地區,為自己的女兒報仇雪恥。其後由於商業改行尼羅河線,而納巴泰人大受影響,國勢漸衰,終於在公元一六○年,被羅馬皇帝特辣雅諾劃為羅馬行省,省都建於波斯辣。 文化:他們的語言是由阿剌美文之一部分與阿剌伯語相混合的土語。這點已由遺留下來的不少碑文所確實證明。他們的建築術,據有希臘的風格,但亦伴有埃及和腓尼基人建築術的特點。由於首都培特辣是一座峭巖絕壁的山城,他們鑿山為城,彫鑿了富麗堂皇的宮殿及廟宇,壯觀偉大,是以有其獨特的風格,存留至今,供人憑弔。至於他們的宗教,則富於混合宗教的色彩,諸凡自北而南各個民族重要的神祇,都是他們崇拜的對象,比如敘利亞人的貝厄耳舍門神(Beelshemen),厄東人的科斯神(Qos),南方的杜沙辣神(Du Seara),甚至維那斯(Venus)及赫爾默斯等神祇。 見乃巴約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