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Tell)

原文來自阿剌伯文,意謂小山丘,高度有限,成圓錐形,上頂平坦。在聖地這種山丘是屢見不鮮的。它們成了考古學家挖掘的物件。原來這些山丘不少是有人曾經住過的。最初的居民自然找尋這種不太高的山丘來定居,因為可以更容易自衛。普通在它的附近皆有水泉,以供居民食水之用。但是日久天長,往往因著天災人禍,比如水旱之災或戰爭疾病等,全村的人口盡形喪亡無遺。房屋漸次倒塌,再經風沙走石的掩蓋,而再形成原來山丘的形狀。過一些年代之後,可能另有其他的遊民,基於同樣的理由,搬來造屋居住,如此一層層的居住下來,而形成不同的文化層或居住層,愈上層距離我們愈近。這種被沙石掩蓋了的,被人放棄的村莊,在考古學上皆以廢墟來名之,而成了專門的術語名詞。它們外表看來是荒山丘一座,可是在它的下面,卻掩埋了不少年代的文化,對考古學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巴力斯坦考古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