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六日工程(Hexaemeron)

在太古史(創1-11)的兩個創世紀載中(創1:1-2:3以及創2:4-25),第一個記載將天主創造的工程,分成六天去描述。這「六天」,聖經學家稱它為 Hexaemeron 。我們譯為「創世六日」(見「太古史」條)。

在過去的聖經學者中,對這「六日」的解釋,各有不同,大致可歸納為三種:一、歷史性的解釋:以「六日」解作二十四小時一日的六日,或解作六個階段,用以湊合古地質學各種不同的地層;二、文學性的解釋:認為這「六日」只是作者用以傳達宗教思想的寫作方式,或只是作者引述和淨化了(由多神論改為一神論)的古代民族的創世神話或民間創世故事,與創世的「史實」無關;三、文學兼歷史性的解釋:「六日」是一種寫作方式,除了為傳達宗教思想外,同時也記述創世的史實。

對這「六日」的問題,宗座聖經委員會論及創1-3時,雖然給予主張六日是「二十四小時一日的六日」,或主張是「六個階段」的自由(EB n.343),但卻強調這記載的「史實性」(EB n.337),更指出:「這些章節記載的事實,若是論及天主教信仰的基本道理時,我們不可懷疑這些事實的歷史價值。這些基本道理是:一、天主在時間之始創造了萬物;二、天主以特別的方式創造了人;三、第一個女人造自第一個男人;四、人類起源的至一性;五、原祖犯罪前享有原始幸福;六、天主給原祖立了誡命,為試探他們的服從;七、原祖在隱身於蛇形的魔鬼唆使之下,犯了天主的誡命;八、原祖因犯罪失落了原先的純潔狀態;九、天主許下救主降生」(EB n.338)。

近代聖經學者,對「六日」多採用文學兼歷史性的解釋:他們在教宗庇護十二世的指示下(見「致舒阿爾樞機主教函」、「人類通諭」、「聖神默感」),發現和研究太古史獨特的文體類型。這類型可稱為「宗教原始通俗記錄體」,就是說,以當時(原始或太古時代)通俗的想法、寫法和說法來表達天主啟示的宗教基本道理,和與這些道理有關的歷史事實。因此,「六日」只是一種寫作的手法,並不一定指二十四小時一日的六日,也不一定指六個階段。

至於「六日」的「六」字,近二十多年有關希伯來人「象徵數字」的研究,可能給予一個指示:按照希伯來人的觀念,「七」是神聖的數字。事實上,第一個創世記載(創1:1; 2:3)就好像著眼於這「七」字的神聖性,因為作者以「6+1=7」的方式記述創世的事蹟;在這記載中,又七次記載天主欣賞自己的工程(1:3, 8, 10, 12, 18, 21, 25; 31節則是這七次的總結),也七次記載「事就這樣成了」(1:6, 9, 11, 15, 20, 24, 30),尚且,「天主」的名字也用過35次(=7×5),天地穹蒼等名詞又用過21次(=7×3)。因此,這段記載,除了願意傳達天主啟示的宗教的基本道理,和與這道理有關的史實外,好像還願意強調創造工程的「神聖性」。

可是,反過來說:既然「七」是個神聖數字,那麼「六」就是一個「缺數」,不但因為6=7-1,而且「六」還是「三」(不全數字)的倍數,因為「三」是「七」的半數(充軍期前,民沒有1/2的數字,因此,七的半數不是3-1/2+3-1/2,而是3+4)。這一來,作者用「六日」來描寫創造的工程,可能就有一個很深入的意義,就是說:世物本身都是美好的,完善的,因為天主曾七次「看了認為好」(1:3, 8, 10, 12, 18, 21, 25),而第八次還「認為樣樣都很好」(1:31)。無可否認,世物有它本位的價值。可是,作者卻故意給這些美好的世物套上一個「缺數」——在「六」日創造成的——好像願意強調:世界的一切受造本身雖是很好的,可是始終是未完善的,因為是在「六日」造成的。要使它們成為十全十美的,必須在六字上加一,就是加上第七日——聖日,意思是說:世界的一切,雖有它們本位的價值,可是,要使我們在世上本性的物質生活果真有完美的價值,則非加上超性的宗教生活不可。這可能就是「六日」的深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