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 (造物主)(Creation, Creatio [Creator])

本文所要討論的內容如下:

(1)表示創造意義的主要術語;
(2)創造的歷史;
(3)舊約內創造的教理;
(4)新約內創造的教理;
(5)世人,尤其是基督徒對創造者的義務;
(6)結論:新創造——新天新地。

1、表示創造意義的主要術語

聖經作者為表示萬物之所以存在是出於天主,藉擬人法,把一些屬於人的行為,貼在天主身上,這樣,他們很具體地講述天主如何創造了萬物。這些屬於天主的行為,主要的乃是: yasad :「奠定」(約38:4),「建造」(亞9:6); konen :「形成」「約31:15),「建立」(詠24:2),「奠定」(耶10:12); bana :「形成」(創2:22); yasar :「創造」(詠33:5),「製造」(詠94:9),「造化」(匝12:1); holid :「生產」(依66:9); asah :「造」(創1:7, 16, 26; 依57:16)。除了上述的動詞外,希伯來文還有兩個在聖經上時常用的動詞,以表示天主創造萬有的意思,即 qanah 和 bara : qanah 平常意謂「買」(耶32:9),「購置」(厄下5:16),「救贖」(出15:16),「拿…作」箴8:22),「佔有」(詠74:2)。此動詞的分詞 qaneh 由「佔有」而變為佔有者,每次使用即指天主,即等於「主宰」,見創14:19, 22。「bara」這一動詞,今不管它在阿剌伯南域的語言和阿剌美語言中,有「建築」和「形成」的意思,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卻時常指示天主的一種特別作為,尤其是「從無中創造」的作為。為此,猶太經師常說:「唯天主能創造(bara),魔鬼不能創造(bara)」。(見 Talmud Sanedrim 65.67)。

換而言之,這一動詞的主格常是天主,它的目的格常是天主作為的對象,如天地萬物(創1; 2; 出20:11; 依37:16; 42:5; 匝12:1; 詠33:9; 89:12; 96:5; 宗4:24; 14:15; 17:24; 默4:11等),天使(達3:57-58; 哥1:15, 17; 希1:6-7; 若1:3),人類(創1; 2; 申4:32; 依45:12等),星宿(依40:26),風(亞4:13),動物(創1:21),以色列民族(依43:1, 15; 拉2:10),光明、黑暗、幸福、災禍(依45:7),天主給人再造一顆純潔的心(詠51:12),天主所造出的奇跡(戶16:30),所創造的新事(耶32:22),新天新地,即默西亞時期的恩寵和幸福(依65:11; 參見依41:20; 45:8)。無疑地「bara」——「創造」這個動詞,時常表示一種祇有天主能夠做的行為,或天主的一種有效的干涉。

2、創造的歷史

在創1-2:4中,作者講述天主如何創造了一切,而特別注意「人」是按天主的肖像所造的;在第二第三章中,另外的一個作者(J 傳說的作者)述說男人和女人的受造和他們倆犯罪的事實。前者(P 傳說的作者)可說是以天主為中心,後者是以人為中心。現代的批判學者,普通肯定創1-2:4是屬於智慧文體,所以按他們的意見,是充軍時期,或充軍以後的產品;但筆者認為,這種意見祇表露了一部份真理。其實,創1-2:4內,有許多思想並不屬於充軍時期,相反的,暗示上古的叔默爾及上古巴比倫民族的神話,並且作者有意要反駁這類的神話。由於此,按筆者的意見,這段經文以智慧文體出現,也許是因為最後的編輯者,是屬於智慧文體盛行時代的原故;可是其內容是梅瑟以前先已有的,很可能是亞巴郎烏爾帶來的。智慧文體的作者,祇把民中間關於天主創造的工程那些流行的古傳說,加以民俗化,易於記憶化,藝術化,嚴肅化。作者的目的祇是在宣傳救恩史的基本道理,絲毫沒有探討科學事實的心意;或者也可說,作者使用了他那時代宇宙學的思想,好表示出他的神學教訓。這幼稚的宇宙學——今不管曾有多少希臘羅馬的哲學家對此表示了懷疑——事實上延續到公元十五十六世紀;因此,不必奇異,有些解經學者直到上世紀末,大都努力證明科學與啟示——有人說:科學與信德——不但不互相矛盾,而且彼此一致。他們以為天主創造萬物的「六天」,不是指的以二十四小時為一天的六天,而是指地質學的時期。可是創世紀的記錄,非僅關係地質學,而且與天文學也有關係,因此,其他的聖經學者,即對這信德與科學合一主義(Concordism)不滿意,如是發明了「神視的學說」(Visionism)。按這種學說,天主要叫梅瑟懂得天主如何從無中創造了萬物這種道理,然後妥當地教導人類,叫他看見了七個神視,即原始的混沌和六天的造化工程;那麼,梅瑟自然記載了他所見到的神視。神視並不是科學的課本,科學家應該走他們的路,好解釋宇宙的奧秘。他們應該利用各種科學的技術與方法,而神學家同樣應該自限於神學的範圍,且要記得聖奧斯定的名言:「天主的啟示的目的並不在教訓世人算術、天文及其他的科學,而是在教訓他們如何能獲得永生」。現代天主教會的聖經學者,無不遵守聖奧斯定這個原理,並且依筆者所知道的,已沒有人重視這神視學說。再說,現在的學者把啟示與科學已很清楚地分開來,並不是因為他們順從那種神視的學說,而祇是因為願謹慎地研究創世紀的文體和啟示的目的。聖經學家以創1-2:4的記載是屬於宗教和民俗化的歷史體裁。

3、舊約內創造的教理

創1-2:4所記載的:「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這端大道理,在全部舊約內不斷地反映著,作者每次稱天主為「萬軍的上主」,或說他是「萬物的主宰」,間接地聲明他是萬物的創造者。聖詠集中,講述天主造成了萬物約有八十次,33:6, 9說:「因天主的一句話,諸天造成,因上主的一口氣,萬象生成;因為他一發言,萬有造成,他一出命,各物生成」。見8; 19:1-7; 96; 97; 103; 104; 114:2-4; 135:5-9; 148等。先知們為稱頌天主的全能,很多次提出他的創造工作,比如亞4:13:「看!是他形成了山嶽,創造了風暴,向人宣示他的意旨,造成黎明和黑暗,在大地高處巡行,他的名字叫「雅威」,萬軍的天主」。參見5:8; 9:5; 耶10:12; 51:15。但是在諸先知中,特別宣揚天主為全能的創造主的,要算依撒意亞,尤其是在他的著作後編40-60內。這後編所討論的大題目中的一個,無疑地就是:「上主是永生的天主,是創造地極之主」(40:28)。正是因為上主是創造一切的永生的天主,誰也不能抵抗他,廢棄他的話、他的命令。天主不但養育一切,而且引導人類的歷史,預言未來,並利用外邦和異教的偉大人物,來履行自己的計劃,見依42:5; 43:7, 21; 44:6, 23, 24-28; 45:7, 8-18; 65:7-19; 66:1-2。

在充軍以後,唯一的天主創造了萬物這端道理,比較舊約內早寫的其它經書,非但更普遍,而且也更深刻。厄下9:6正相似民的一篇信經:「唯獨你是上主,是你創造了天,天上的天,和天上的一切軍旅,地和地上的一切,海和海中的一切;是你使一切生存;天上的軍旅常在你面前跪拜」。參見友16:14。智慧書的作者,除了非常喜愛默想和訓誨天主創造萬物的道理之外,更特別提出天主的智慧——這智慧有時的確位格化了——在創造的工作上,怎樣曾參與並協助了創造的工作,見約9:2-13; 26:5-14; 28:13-28; 37:1-13; 38:4-41; 40:6-14; 箴8:22-31; 德16:24-31; 17:1-12; 24:5-19; 39:16-41; 42:15-25; 43:1-25。智慧篇的作者,也許受了希臘哲學的影響,在11:18寫下:「因為你全能的手既能從無定形的原質中,造出了世界,也不難為他們遣來許多狗熊或猛獅……」這句話,如果與智其它的地方,如8:1-8; 9:3, 9; 13:1-9比較參照,便可看出,在表面上,這句反映了希臘哲學的口氣,在事實上,卻暗示創1:2的「混沌」,和創1:1-2:4內所記載的天主六日中所創造的一切那端道理。最後,很值得注意的是:在舊約時代,說出創造道理的本體的,乃是瑪加伯七位致命者的母親。她對她那行將致命的最年輕的兒子說:「我兒,我懇求你仰視天,俯視地,觀察天地間形形色色的萬物!你該知道這一切都是天主從無中造成的」(加下7:28)。

4、新約內創造的教理

新約的作者,不但接受了舊約關於創造的全部教理,而且加以提高與完成。關於這一點,由原始教會的信仰,可以看得出來,特別是在聖保祿的書信及聖若望的默示錄內。

(A) 聖教會接受了舊約關於創造的道理:京的信徒祈禱說:「上主啊!是你造了天地海洋,並其中的一切」(宗4:24; 14:15; 17:24)。天主從無中造成一切:「因著信德,我們知道普世是藉天主的話形成的,看得見的是由看不見的化成的」(希11:3; 默4:11)。換句話說,在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間,沒有任何東西做媒介:在創世以前,什麼也沒有,祇有天主;所有的萬物都是由天主的命令,或由他的話而產生的,因為天主使那不存在的存在(羅4:17)。聖保祿對這種絕對自由的、充滿智慧的、表示天主全能和愛的創造行為,用了一句特別強烈的詞句來講述:「……因為萬物都出於他,依賴他,而歸於他……」(羅11:32-36),這句話非常清楚肯定地說明,創造萬物是天主的直接作為,其中絕無媒介。參閱伯後3:5。

(B) 原始教會不但提高了,而且完成了舊約對於創造所具有的概念。新約比舊約更迫切地講論:受造之物不但證明了天主的存在,並更顯示了他那看不見的美德,即他永遠的大能和天主性(羅1:20; 見智12:24; 15:8)。聖保祿不僅如創1:31,聲明天主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並且還教訓信友以感恩之心去享用受造之物,「因為天主所造的樣樣都好,如以感恩的心領受,沒有一樣是可擯棄的;原來樣樣是藉天主的話和祈禱祝聖了的」(弟前4:3-5)。聖宗徒也看到受造之物很多次蠱惑人心,叫人因而遠離天主;所以為預防墮落,保祿要信友明瞭一切受造之物,在天主面前都是明顯的,人或好或歹的利用它們,在天主面前,是毫無隱晦的,並且世人都必須向他交代清楚,見希4:13。信友能以勝過受造之物的誘惑的最大力量,還是主耶穌的愛:「……其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那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之內的天主的愛隔絕」(羅8:39)。

新約不僅提高了創造的道理,而且也完成了創造的道理。這種「完成」,如果天主聖子沒有降生為人,連蒙受舊約啟示的人也是絕對想不到的。新約的確帶來了一種嶄新的思想,這種嶄新的思想繫於兩點:(a)新約的作者,屢次以降生為人的聖子為創造者,如天父一樣;(b)新約明顯的講述天主是藉著基督,為著基督,在基督內造成了一切。對於降生的聖子也是造主的教義,請看默3:14:「那做天主創造萬物根源的……」與哥1:15; 希1:2稱基督為「萬有的承繼者」;若1:3明說:「萬物是藉著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他而造成的」。此外,還有一些經文,在舊約中直接指示天父,但在新約中卻貼在聖子身上,如詠102:26, 28; 與希1:10-12; 3:4-6; 參閱格前8:5-6。自然而然,按照聖教會的信德,萬物都是永生的天主,即天主聖三所造成的。上述的這些經文,都是在證實降生為人的聖子耶穌基督具有天主性。可是另有其他的經文領我們更深入創造的奧義,叫我們稍微明瞭天主創造最後的宗向(見弗1:9-10);簡單地說,天主創造一切,非但藉著他的聖子,而是為著他的將要降生的聖子,即是為著基督,這即是保祿的主要思想,見弗、哥、希三書。保祿宗徒在哥1:15-17明說:「他——基督——是不可見的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因為在天上和在地上的一切,可見的與不可見的,或是上座者,或是宰制者,或是率領者,或是掌權者,都是在他內受造的:一切都是藉著他,並且是為了他受造的。他在萬有之先就有,萬有都賴他而存在……」。

5、受造之物對造物主所有的義務

聖經所講述的創造的道理,並不是哲學或神學的思考,而是救恩史的一部份啟示,也不是抽象的神學論斷,而是一種宗教的指示,一種引導人歸向自己的造主的教理。藉著天主的化工,人必看到化工的主人(智13:5)。人面對這偉大的工程,不能不驚歎創造者的偉大,因而起感恩之心去稱讚天主;許多聖詠即充滿了這類情感(19:1-7; 89:6-15; 104等)。有時受造物顯示出天主的威嚴(約38-41),使人不得不懷有自謙自卑的心情(約42:1-6)。由此,人發覺到受造物和造物主之間,具有一種不可填滿的深淵,除非造物主親自下降,誰又能填滿呢?人在造物主之前算什麼?除非天主在他身上傾注自己的仁慈,人那能生活而得救(德18:8-14)。人總不能逃避天主的鑑臨,這一真理,一方面叫世人興起敬畏天主的心,另一方面使人在一切困難危險中,全心依賴天父(詠139等)。但是人,這個稍遜於天使的受造之物,對造物主還充滿一項更高尚的責任,即代替一切受造物稱謝讚頌天主。由此,人類因代表萬物頌揚上主的美善和義德(詠145:6),他的光榮(出15:21),他的工作,他的偉大,他的美德(詠96:3; 105:1; 106:2; 145:3……),而堪稱為萬物之靈。

6、結論:新創造——新天新地

誰研究人性,便不能不注意到人性的矛盾:人要行善,反而屢次行惡;人要求生,卻不免一死;人要認識真理,卻常被邪說所蒙蔽;人類遭受這種悲慘的情況,賢哲們早已看到了。聖經上對這難題不但記載了它的來源,並且也說明了它的終結。來源,就是因了人類元祖的罪惡(羅5:12……),因這種罪惡,人們在道德上不幸墮落了,且也叫受造之物「被屈伏在虛妄之下」。救護人類於墮落之中,祇有全能仁慈的天主能為之。這項救護工作,除了其它的名稱以外,在聖經上也叫做「新創造」,或者「新天新地」。按依65:17等所載:「因為,看,我要創造新天新地,先前的不再被記憶,不再被關心,人們都要因我所造的而永遠喜悅快樂。因為,看啊!我要造一座令人喜悅的耶路撒冷,一個令人歡樂的百姓……」。這些意義深長的話,可以肯定說出:歷史的推動者就是天主——在默感的聖經中沒有、並且也不可能有斯多噶派等所主張的歷史循環的定律——幾時先知用詩的言詞,來描寫未來的幸福,將如怡園的幸福時,不過祇是一種比喻的說法,並不等於說未來的全然將如原來的一樣。再說,天主創造天地——時間和空間——是為賜給人類一個適合的處所,在那裡生育繁殖,以光榮天主;人犯罪以後,天主非但未消滅他,反而應許自己將來必予以拯救,即謂他要創造「新天新地」。若要細問「新天新地」的預言何時履行?據聖經的教義,我們可以答覆:當天主聖子降生為人而日後復活之時,已開始履行了!其他的學者更仔細地說:在聖神降臨那一天已開始了,主耶穌再臨的那一天就算完全履行。見羅8; 格前15:20-28; 默21:1-5; 迦6:15等。總而言之:藉著聖子受造的萬物(若1:3),因亞當的罪惡屈伏於虛妄之下,但那為耶穌的降生與復活所聖化的受造之物,當主耶穌再來時,都會獲得它的全然美麗與光榮,這便是終結(默22:17, 20, 21)。

見原罪、聖言、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