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植物 [植物](Biblical Flora, Flora biblica [Plants, Plantae])

為研究聖經植物這一問題,首先應注意的是:聖經上只提及到一百餘種植物,雖然在聖地中的植物,按專家的統計多至兩千三百種。聖經中植物的重要性,並不在於植物之本身,而在於它們對民的生活習慣,甚至民的宗教、法律、建築、藥材等所有的關係。如此,一些香料植物本是來自印度東非阿剌伯地區的進口貨,聖經多次提及;又如香柏樹,根本就不出於聖地,但聖經上竟七十多次提到了它;而本地的許多最普通的農作植物,卻不見於聖經之中,原因是因為前者是化妝及藥材的必需品,後者是建築上不可缺少的材料。

關於聖經植物的名稱又應注意的是:
1、有些植物名稱是確實無疑的;
2、有些是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
3、有些則是根本就不確實的,為得到正確的認識,有兩種學問應併肩而行:一是語言學(研究植物的原文名稱),二是植物狀態學。不過,這是一種相當困難的工作,也正因此,至今仍有不少聖經上的植物,未能得到學術方面的圓滿解釋。

為使讀者對聖經中的植物容易瞭解起見,茲將它們分列為下面幾類來加以解釋:

(一)五榖類
(二)蔬菜類
(三)果樹類
(四)調味、焚香及香料類
(五)工業植物類
(六)叢樹類
(七)裝飾植物類
(八)水生植物類
(九)野草類
(十)其他

一、五榖類

1、麥或小麥:是聖地的主要食品之一,於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即有人種植於聖地,為冬季生長的一種植物,在六、七月間收割,磨成麵粉後,可將之作成餅、糕而食,或直接取食青嫩的麥粒。亦是聖殿中的素祭所用的主要祭品(肋2:14; 23:14; 撒上25:18; 列下4:12等)。

2、粗麥:考古學者曾於埃及的古墓中發現它的存在,這可使我們斷定在聖經時代的巴力斯坦亦曾有人種植(出9:22; 依28:25; 則4:9)。

3、大麥:與小麥相似,亦生長於冬季,收割時期較早,在五月間,可以生長於乾旱之地,小麥則不然。亦在公元三千年前,即見於聖地(出9:31; 戶5:15)。

4、黍米:粒小而圓,可用來作餅或糕而食。古時見於波斯,大約是由東印度輸入者(則4:9)。

5、豆子:最普通所見的豆子,可以食嫩粒或乾粒,煮食或烤食。公元三千年前即有(撒下17:28; 則4:9)。

6、扁豆:每年可收穫一次,自古見於聖地,多用來作湯食(創25:34; 撒下17:27-29)。

7、豆莢:可作為人之食品或用來飼養牲畜,味甘,故可用來製糖漿或蜜(路15:16)。

二、蔬菜類

1、胡瓜:這一名詞不確,蓋古代在聖地無普通胡瓜之存在,很可能是指一種甜瓜而言,味道甘甜而美,是以民在曠野中,曾如此之嚮往(戶11:5)。是在有史之前,即見於非洲埃及的植物。

2、西瓜:其來源地是熱帶的非洲,但自很古以來,即已習見於東方各地區(戶11:5)。

3、蔥:聖地的蔥可能是由埃及輸入,在聖經時代,人們已猶如蔬菜種植(戶11:5)。

4、蒜:它的來源地是東亞,在聖地很早就有這種出產,作為調味之用,可以生食或熟食(戶11:5)。

5、豯獢G這是一種很相似大蒜的植物,在有史之前即見於埃及,它的調味或作蔬菜的用途,在整個中東是很普遍的(戶11:5)。

三、果樹類 見「樹木」條

1、無花果:落葉灌木,初生於地中海地區及東,可生食或乾食。無花果同酒在聖經上是自由及昇平的象徵(戶13:23; 20:5; 瑪7:16等)。

2、石榴樹:落葉植物,源於東印度,其子可食,其皮可作皮革的染料(戶20:5; 申8:8)。

3、葡萄樹:木本蔓生植物,來自東歐洲。是聖經上最受重視的果實,除作酒外,可生食或乾食。酒是和平、豐收及興盛的象徵,並多見於繪畫或彫刻上。

4、棕櫚樹:其果可食,甘美香甜,亦可釀酒。其葉大者可用來作屋頂,葉之纖維可織成布,其幹又可作木材,於聖地多生於約但河谷及沿海地帶(歌7:8)。

5、杏樹:這是聖地的土產果木,亦見於中東其他地區,很古以來就有人種植,人喜食其果,因富有大量營養。燈台的構造就是模彷杏樹枝製成(創30:37; 43:11; 出25:33- 36; 37; 耶1:11等)。

6、蘋果樹:聖經上雖然曾數次提及這種果實,但學者們不敢確定,是否聖經時代在聖地已有人栽培這種果樹(箴25:11; 歌7:6等)。

7、橄欖:這種果樹的發源地不得而知,但學者們同意聖地所有的野橄欖樹應是它的舊種,其果實可生食,或放入鹽水中保存,但它主要的用途還是榨油。橄欖樹是高貴、天主的祝福、豐產、救援及和平的象徵(民9:8, 9; 詠128:3; 耶11:6; 創8:11)。

8、桑樹:原文名詞的翻譯有問題,但大都同意路17:6所說的是桑樹(撒下5:23, 24; 編上14:14, 15)。

9、榧子、核桃樹:因為聖經上有兩種名稱,故此思高譯本亦分別譯出:創43:11譯作榧子,歌6:11譯作核桃,兩者皆未能完全證實。其果可食,有粗糙堅硬的殼,其木材可作傢俬之用。

10、野無花果樹:是非洲熱帶的植物,在聖地的約但河谷及沿海地區可以見到。果實可作食品。不少埃及古墓盛裝「木乃伊」的棺槨,即是以此種果樹木料作成。亦可用作傢俬原料(亞7:14。註:思高譯本將列上10:27譯作「桑樹」,編上27:28譯作「無花果樹」,雖然二處所用的同為一詞)。

四、調味、焚香及香料類

1、茴香:它可能是指蒔蘿而言,因為真正的茴香是不出產於聖地的。蒔蘿多用為調和瓜類蔬菜之用,味道香美。亦可由其提取一種油汁,作為藥材之用(瑪23:23)。

2、胡荽:它並非是一種農作物,而是野生植物,多見於敘利亞巴力斯坦,其果實可用為調味,有時亦用作藥材(出16:31; 戶11)。

3、大茴香:多年生草本,果實可用來作酒及糕餅的調味劑。目前在聖地很少有人種植(依28:25-27)。瑪23:23思高本譯作蒔蘿(見「茴香」條)。

4、小茴香:多年生草本,東方及歐洲東部的居民,多用其果實來作調味劑,猶如大茴香(依28:25-27)。

5、薄荷:這種植物的葉子含有清香的味道,故此是調味的良品。聖地共有三種薄荷,但目前已無人種植(瑪23:23; 路11:42)。

6、芥子:粒微小而味強,除作調味外,亦可榨油(瑪13:31, 32等)。

7、蕃紅:雖然目前已不見於聖地,但很可能古時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因為它的花兒香味甚濃,在曬乾之後,是藥材及化妝品的重要原料(歌4:14)。見「花」條。

8、蘆薈:生長於地中海沿岸及中東熱帶地區,聖地亦多,其主要特點是葉大而屬肉質,榨取之後,其液汁可作藥劑之用(箴7:17; 歌4:14)。若19:39思高譯本譯作「沉香」。

9、香膠:這個名詞至今不能證實,有人謂是埃及的香膠樹,但與原文不合(創37:25; 43:11等)。

10、真珠、珍珠:有人謂它是由阿剌伯地方的植物所提取的一種香膠,但所稱不確,故此有人謂它是一種珍珠,思高譯本隨此說(創2:12; 戶11:7)。

11、鳳仙花:原山於東印度,一年生草本,花有紫、紅、白色不等。自古以來阿剌伯婦女,就榨取此種植物的葉汁,調以水份,作為塗染指甲或身體其他部份的顏料。但這種習俗是否在聖經時代就有,則不能確知(歌1:14; 4:13)。

12、香蒲:大概是指幾種不同的香蒲而言,其中有一種可以提取略帶酸性的油汁,為化妝品所不可缺少的原料,曾見於埃及古墓中(耶6:20)。出30:23思高本譯作「香菖蒲」,大致無甚差異。

13、桂皮:這種植物共有兩種:一種出於印度錫蘭馬來西亞,經阿剌伯而傳入聖地;一種出於喜馬拉雅,它的皮經曬乾泡製後,可製成貴重的香料(出30:23, 24)。

14、香肉桂:它的出產地是錫蘭馬來西亞,經阿剌伯而傳入巴力斯坦,其樹皮及種子可榨成香油,作調味劑、化妝品。亦是「聖油」的製作成份(出30:23; 箴7:17; 歌4:14)。

15、白松香:學者認為此種植物的發源地是波斯,它的根及幹可以製成一種膠體物,當焚燒時發生強烈的香味,民曾用於會幕中(出30:34; 德24:21)。

16、乳香:產於非洲印度阿剌伯,用之為焚香原料。埃及亦以之為屍體的防腐劑(出30:34)。

17、沒藥:其樹枝及樹幹所流出液汁是藥材、香水、防腐劑的主要原料,亦是「聖油」的構成成份之一(出30:23; 創37:25)。

18、香膏:是多年生草本,源於喜馬拉雅,其液汁可製香料,是為印度及其他一切東方民族所慣用的化妝香料(歌1:12)。

19、(焚香的)香料:學者們謂由它的希伯來原文名來判斷,應是阿剌伯西南地區的一種植物。它的液汁可製成化妝香料或藥材,但大多數的譯本仍籠統地譯作「香料」(出25:6; 35:8; 列上10:10等)。

五、工業植物類

1、麻:以此植物之纖維而織成麻布的技術,遠在聖經時代之前就有。此種植物,除了作布匹原料外,它的種子亦可榨油(出9:31; 依42:3; 43:17)。

2、棉花:學者中有不少的人,主張原文名詞是指棉花而言,雖然我們不得而知,是否這種植物在聖經時代,已有人於聖地種植,但它的用途,無疑地是很早就為人所知,格外在波斯及其他中東地區(見艾1:6)。

3、烏木:這種樹木原出於錫蘭,其木材是高貴華麗傢俬的製造原料(則27:15)。

4、柏木:確實屬那種樹木,仍未能證實(創6:14)。

5、「阿耳古木」:不知是何種樹木,思高譯本將之籠統地譯作「木料」(編下2:8),或作「檀香木」(列上10:11, 12; 編下9:10-12)。

六、叢樹類

1、皂莢木:其木材堅硬耐久,是建築上的良材,在西乃半島有三種皂莢樹(出25:5-38; 申10:3)。

2、荊棘叢:多見於敘利亞及聖地,卻不見於西乃山(出3:2-4)。

3、香柏樹:在很久之前,這種黎巴嫩的香柏木即外運至埃及亞述巴力斯坦,作為宮殿及廟宇建築的主要木材,亦是高尚、偉大及權利的象徵(詠92:13; 列下14:9等)。

4、扁柏樹:盛產於地中海東岸,亦見於聖地及厄東地區。它的用途在於裝飾、避風及建築。木質堅固(依41:19; 60:13; 則27:6)。

5、柏木:見於黎巴嫩,曾同香柏一同運往聖地,並非聖地通常見的柏木。

6、楊柳:是杜松樹的一種,多見於西乃半島及色依爾地區(耶17:6; 48:6)。

7、杜松樹:盛產於曠野地方,至今貝杜因人用來作柴燒(列上19:5)。

8、月桂樹:生於山丘之上,多見於巴力斯坦及其他地中海沿岸地區。整棵植物可以榨油,稱為「月桂油」,用作藥材,其葉及果實又可作調味劑(依44:14)。

9、牛膝草:生於岩石縫中,是為謙遜的象徵,可用來榨油。在民的禮儀上用來作灑撒工具(出12:22; 列上4:33; 肋14:4等)。

10、(曠野裡的)草根:是盛產於巴力斯坦略帶鹽性、曠野中的叢生植物,牧童有時吃其葉來充饑。思高譯本只籠統地譯作「曠野中的草根」。

11、長春樹:這種枝葉長青的樹木,多見於聖地及地中海沿岸。在聖經上是和平及感恩的象徵。民用於過帳棚節(厄下8:15; 匝1:8, 10, 11)。

12、野橄欖樹:它確為何樹很難斷定。有些學者以為應是阿肋頗(敘利亞)的松樹,生長於山上,自黎巴嫩赫貝龍地方都有,京附近亦很多(厄下8:15; 依41:19)。

13、橡樹:樹木高大,生長於山上或平原,甚多見於聖地及地中海沿岸,是偉大、權利及長壽的象徵。民習將死者埋於它的樹陰之下(創35:8; 依6:13; 亞2:9)。

14、楓樹:這種落葉灌木,盛產於聖地北方的沿河地帶(創30:37; 則31:8)。

15、楊樹:此樹色白,不太高大,相似檉柳及樟樹,在地中海東岸各地區都可見到(創30:37; 歐4:13)。

16、檉柳:多見於曠野、沙丘、河邊及鹽性的沼澤地區,並且它的名字在阿刺伯人中沿用至今(創21:33; 撒上22:6等)。

17、樟樹:盛產於地中海東岸各地區,其果實炒烤之後可食,味如核桃。另一種樟樹較為高大,只見於地中海沿岸(依6:13。註:思高譯本亦將此名詞譯作「篤耨香樹」,見歐4:13)。

18、密葉的大樹:它的希伯來原文是es abot,但至今學者仍難確定它是何種樹木,故思高本亦未能指出是什麼樹。見肋23:40。

19、楊柳:與耶48:6所說的楊柳不同,原文名字亦各異。詠137:2所說的楊柳大概是指巴比倫地區的一種白楊樹而言,與普通楊柳相似,至今仍盛產於幼發拉的河邊。在聖地約但河邊亦長有不少真正的楊柳,葉窄枝細長(詠137:2; 肋23:40)。

七、裝飾植物:見「花」條。

八、水生植物

1、蘆荻:聖經中共有五種不同的蘆荻,因此它有時是概括地指一切蘆荻而言,有時是專指某種蘆荻(列下18:21; 約40:21; 依19:6)。

2、蘆葦、菖蒲:是一種熱帶植物,格外叢生於聖地北方的胡肋平原及沿海地區,是造草紙的主要原料,有時亦作裝飾品用。菖蒲則可用作筐籃(出2:3; 約8:11; 依9:4; 18:2; 19:15; 35:7; 58:5; 耶51:52)。

3、蒲草:亦是製造筐籃的原料(出2:3; 依19:6)。

4、蘆葦(見創41:2; 約8:11)。

九、野草類

1、荊棘:見民9:14, 15。註:此處之數種荊棘因在原文上之名字各異,故分述如下:

2、荊棘:與前者不同,盛產於約但河谷之間及近死海處。阿刺伯人仍以此名名之。

3、荊棘叢:叢生於路旁及荒涼之區的一種荊棘(索2:9)。

4、荊棘:創3:18; 依34:13:前者是對穀禾特別有害的一種荊棘,後者是只生長於黎巴嫩及聖地北方的荊棘。有時卻也是籠統地指一切有刺的植物而言。

5、荊棘:這就是編製耶穌茨冠的那種荊棘,叢生於哥耳哥達附近(瑪27:29; 若19:22)。

6、蒺藜、荊棘:是一種用為燒柴或建築籬笆的荊棘(依34:13; 歐2:8)。

7、莠子:是一種對五穀十分有害的野草(瑪13:24-30)。

8、薊絮:是一種成團而生的野草,是野草的通用名詞(依17:13)。

十、其他植物

1、苦菜:在曠野中生有數種不同的苦菜,至今貝杜因人仍用來當生菜吃(出12:8; 戶9:11)。

2、續隨子:古時此種植物之花蕊,被人用作刺激性慾的藥劑,現在則被保存於醋中,用作調味品(訓12:5)。

3、苦艾:是生長於曠野地方的植物,味苦,可用來製毒藥(申29:17; 耶23:15; 歐10:4等)。

4、蓖w:很早已見於埃及,後傳入巴力斯坦,其果實可以榨油作為藥材或滑機油(納4:6, 7)。

5、曼陀羅:是多年生草本,無花蒂,野生於巴力斯坦,被人用為刺激性慾的藥品。因其形狀略似人體,故成為迷信的對象。其子可食,有麻醉、瀉肚及嘔吐的作用(創30:14; 歌7:14)。

6、野葡萄樹:此植物似葡萄蔓延而生,多見於約但河谷及死海附近。其果成球狀,與原名相符合。至今阿刺伯人仍用此名。可用作藥材,格外有嘔瀉作用(列下4:39)。見「野葡萄樹」條。

7、瑪納:有些人以為是檉柳流出來的一種液汁,更有些學者則以為是一種生活於檉柳上的一種昆蟲的分泌物質,卻沒有任何學者,可以以自然的解釋,來答覆「瑪納」如何可以養活整個民族(出16:31-35等)。

8、毒草:是一種體積小的植物,生長於聖地的草原中,及其他中東地區。味苦,可作藥材(申29:18; 耶23:15)。

見樹木、花、及各專論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