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巴耳 [敖巴耳](Ebal, Obal, Hebal)

1、人名:

(一)「厄巴耳」亦作「敖巴耳」,創10:28約刻堂的後代敖巴耳,編上1:22即作厄巴耳

(二)曷黎色依爾的後代芍巴耳的一個兒子,名叫厄巴耳(創36:23; 編上1:40)。

2、厄巴耳山:

位於舍根城之北,面對革黎斤山,只一谷之隔,高九三八公尺。這兩座山在民的宗教歷史上,據有重大的意義,蓋梅瑟命令民在過河佔領聖地之後,要百姓平分在兩座山上:在革黎斤山上宣佈祝福,在厄巴耳山上宣佈詛咒,每座山上有六個支派(申11:29, 30; 27:4-13)。若蘇厄果然遵照梅瑟的吩咐而為(蘇8:30-35)。革黎斤因為是撒瑪黎雅人的聖山,因此撒瑪黎雅五書上故意將申22:4(應在厄巴耳山上修建一座祭壇)的厄巴耳山改為革黎斤山,以增加它的宗教身價。

猶太人自古以來,就有人主張所說的這兩座山,並非是舍根附近的那兩座大山,而是在耶里哥之南四公里處的兩座小山丘;並且以民在甫過約但河之後,就舉行了這個禮儀。隨此說法的人中,有歐色彼熱羅尼莫。並且希臘譯本亦主此說,而將蘇24:1的舍根改為史羅

但是,現在絕大多數的學者,隨從史家若瑟夫之說,謂這兩座山,就是在舍根左右兩邊的二座高山。厄巴耳山現稱為依斯拉米雅山,由山上著名阿剌伯女人之墓而得名,或亦稱為厄以巴耳山,亦有加音(厄巴耳)山及亞伯爾(革黎斤)山之稱,以資紀念「詛咒」及「祝福」的兩種宗教儀式(蘇8:30-35)。厄巴耳幾乎是一座禿山,毫無植物可言,所有者只是少數的野草荊棘而已;但由山頂向東北望去,卻呈現一片美好的遠景。

至於若蘇厄何時在這兩座山上舉行了梅瑟所命令的宗教禮儀,學者意見紛紜不一。

革黎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