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地(Earth, Terra)

若想自聖經上找尋天、地、宇宙間的科學知識,是不可能的,因為聖經是一本天主啟示的有關人靈宗教的書籍,而不是討論自然科學的書本。因此在提及「大地」——形狀及性質——的時候,我們應當知道聖經的作者,僅按當時其所能目睹的外表,及其有限的地理常識,而加以發揮。這正如我國古代的學者將本國稱之為「中國」,作為世間之中心的錯誤觀念,是毫無二致的。

一、大地的形狀:

人們居住的世界,是個球狀的巨大的物體,在民的腦海中是不可思議的,他們完全沒有這種觀念。相反地,他們以為大地猶如一隻扁平的圓盤,大地的邊緣周圍以水為界(詠24:2; 136:6; 撒上2:8; 編上16:30; 約38:4)。大地的下面也是水——「深淵」(創7:11; 8:2; 49:25; 出20:4; 申33:13; 箴8:28)。但是大地卻不是飄浮不定的,而是固定於大海之上的(撒上2:8; 編上16:30; 詠24:2; 93:1; 104:5; 約38:4),是天主自己將它安置在堅固的基礎上,(撒下22:16; 依24:18; 40:21; 耶31:37; 米6:2; 詠18:16; 82:5; 箴8:29),或安置在「大地的支柱上」(詠75:4; 約9:6; 撒上2:8)。至於這些「支柱」是被按裝在什麼之上,則不得而知。在這大地之上,巴力斯坦京是中心點(則38:12; 5:5),是惟一不可動搖的(訓1:4)。由地下湧出來的水匯成河流,導向大海(訓1:7),大海之下的地方,稱為「陰間」,是死人的居處。

二、大地的性質:

宇宙是由天空和大地所構成(創1:1; 2:4; 14:19; 出20:11; 等瑪5:18; 谷13:31等)。但有時也將宇宙分成三個部份——天空、大地、海洋(出20:4, 11; 詠145:6; 宗4:24; 14:15; 默10:6; 14:7; 21:1),或謂「天上、地上、地下」(斐2:12; 默5:3)。上天是天主的寶座,下地是他的腳凳(依66:1; 宗7:49; 瑪5:35),二者皆為天主所造,是天主的所有物(詠21:4; 格前10:26),天主是大地的主宰(匝4:14; 默11:4; 亦見友6:15; 瑪11:25; 路10:21; 宗17:24)。既然天主將自己的寶座安置在天上,於是下地是留給世人居住的地方(創1:28; 詠115:16; 訓5:1)。也正因此,上天是一切超自然性,靈性及神聖的來源,而大地則是一切物質,自然性及罪惡的淵源(創3:17; 格前15:47-49; 哥3:2)。大地也便多次成了世間人類的代名詞(創6:11; 申32:1; 依34:1; 默19:2)。

見宇宙觀、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