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Spring, Fons)

泉源,希伯來文為(Ayin),按(Ayin)這字也有「眼」的意思。這裡只就泉源的意義來作解釋。首先照字面講,也即就狹意來說,泉指水泉。古聖祖時代所度的生活乃遊牧生活,隨水草居,換言之,所到之處,必先找得水泉,然後才可住下。有的水泉顯於地面(創16:7),但普通蘊藏在地下,因而聖祖時代已開始了掘井的工作(創26:15; 24:11)。為了水井的問題,他們彼此間也曾發生過糾紛(創12:7; 26:20-22)。由於聖祖們所度的是遊牧生活,所住的地方必須有水,是以巴力斯坦不少地名都冠以「泉源」一詞,如恩革狄(蘇15:62; 撒上24:1, 2; 歌1:14),恩加寧(蘇15:34),恩米市帕特(創14:7)。「恩」即希伯來文泉源的音譯。此外聖經上記載的水泉,有耶里哥西北的厄利叟泉,耶路撒冷城東南的洛革耳泉(參閱列下2:10-22; 撒下17:17)。至於有名的井,要數息哈爾井,因為耶穌曾在該處藉著向撒瑪黎雅婦人講道,向世人講解有關超性生命的活水(若4:5-14)。

此外,有古聖若瑟被他的長兄陷害被投入無水的井中(創37:20-24)。除了井外,從很古的時候聖經上已提及蓄水池,有的建在水泉傍以儲蓄泉水,如納匝肋的聖母泉,以及耶路撒冷史羅亞池(若9:7, 11)。有的只為儲蓄雨水。幾時天旱無雨或蓄水已用盡,蓄水池即成了乾的,或只有泥濘,耶肋米亞先知曾被投在這類蓄水池內(耶38:6)。由於人不能無水而生活,而巴力斯坦比較來說,是一雨量稀少的地方,每年祇冬季有雨,由暮春至深秋幾乎滴雨不降,是以一個有水的地方便是福地,便是幸福以及生命的象徵(申8:7),因而按象徵意,稱天主為活水的泉源(耶2:13; 17:13; 詠36:10; 若4:10),為人得救的泉源(依12:3)。此外,義人的口,智慧人的教訓,都是生命的泉源(箴10:11, 14; 16:22),敬畏上主也是生命的泉源(箴14:23)。最後,箴5:18「泉源」二字有另一借意,指各人的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