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節 [節期](Feast, Festivitas [Festivals, Festivitates])

聖經上所記載猶太人歷年慶節的分佈情形,不外如下:

提市黎月初一是新年,記念原祖之被造。按猶大人的傳說,人之被造是在秋季,會堂中的禮儀頗為隆重複雜,回憶及記念聖祖們的事跡,格外是依撒格之被祭獻。

提市黎月初三,齋戒,以記念革達裡雅的被害(列下25:22-25; 耶41:1-3)。 當時他是拿步高王委派代理巴力斯坦的官員。

提市黎月初十,「贖罪日」(肋16:29-34),齋戒,以記念梅瑟在獲得天主赦免民敬拜金牛之罪以後的再度下山(西乃山)。禮儀最為繁重,百姓守二十四小時的嚴齋,整日在會堂中祈禱讀經,並回憶從前大司祭在京於這一天一年一度進入至聖所的隆重儀式。

提市黎月十五日,帳棚節(肋23:34-34; 若7:2),以記念民昔日出離埃及前的準備工作,每家每戶都在自己的庭院中搭起帳棚,以象徵民在曠野中所居住的帳棚(厄下8:14)。這個慶節本來是一連七天慶祝,也算是秋收的結束,百姓將一些收成獻給會堂(厄下8:18),本月之二十一日是樹枝節,二十二日召開盛會(戶29:35-39),二十三日結束五書的一年誦讀。自下一安息日起,重新由創1:1開始會堂中的五書誦讀,故這一安息日稱為「在起初」安息日,以五書之第一詞為名。

基色婁月二十五日,是祝聖聖殿節,記念瑪加伯兄弟在戰勝安提約古厄丕法乃之後,光復聖殿,重新在其內舉行祭祀的史跡(加上4:52-56; 加下10:1-8; 若10:22)。

太貝特月十日,百姓齋戒,以記念拿步高王包圍京(列下25)。

阿達爾月十五日,是大喜日,記念昔日哈曼誓將猶太人消滅淨盡,但弄巧成拙,招來了自身喪亡,而猶太百姓卻獲得了救援,保全了性命(艾9:20-32),若逢閏年,則此一慶典移至閏阿達爾月之十五日慶祝。

尼散月十五日,逾越節或稱巴斯卦節,記念民昔出離為奴之地——埃及。稱為逾越節,因為天主的使者,為救民曾「逾越」全埃及,將全國的長子盡行殺掉。這個節日一連八天慶祝,八天的最初及最後兩天(十五,十六,二十一,二十二),是最隆重的四天。在此慶典期間,一連七日不准吃有酵餅,故稱為無酵節(肋23:6),甚至煮食用的鍋碗,亦都是特別備制的,在這節日之前,不准從事收割農產品。

息汪月初六,五旬節(出23:16-19; 肋23:15-21)。五旬節之命名,是因為它在逾越節後的五十日慶祝。這一節日的設立,是因為按傳說,在這一天,天主在西乃山上將法律賜與梅瑟;在這一天,百姓應將初熟之果獻於上主。

息汪月二十四日,百姓齋戒,以記念雅洛貝罕與南國猶大分裂(列上12)。

塔慕次月十七日,百姓齋戒,以記念在這一天,於不同的年代上,民所遭遇的五種不幸:(1)梅瑟將第一次的兩塊石板摔碎(出32:19),(2)希臘人將邪神像置於京聖殿中(加上1:54-64; 加下6:1-11);(3)希臘人將法律書焚毀(加上1:56-60)。(4)聖殿中長明不熄的燈火,在這一天熄滅;(5)羅馬人攻破了京城牆。

阿布月初一,齋戒,記念亞郎逝世。

阿布月初九,齋戒,記念京及聖殿遭浩劫。

厄路耳月初七,記念京城牆在乃赫米雅領導下的落成奉獻禮(厄上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