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Chasm, Chaos)

一切的聖經學者解釋創1:4的「混沌」時,都一致認為它的定義應是:「完全混亂及無組織的狀態」,是宇宙的反面,而「宇宙」在希臘文上,其字意是導源於「秩序,條理」之意。聖經上說:「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創1:2),深淵即是創世之初的大海洋,這海洋受著黑暗的籠罩,而海洋卻淹沒了大地,大地因而「混沌空虛」。那麼緊接著的天主六天工作的描述,就是為改變這種「混沌空虛」的狀態。第一天的工作,是使永遠的黑暗告一段落,而有白晝及黑夜之分。第二天分開了海洋,而有「穹蒼以下的水和穹蒼以上的水」,穹蒼以上的水,成雨而重返地面,但是穹蒼以下的水仍然在淹沒著大地。於是第三天,天主聚水而成大海,使陸地露出,完全改變了大地的「混沌空虛」狀態;天主在當天——第三天——在大地甫露其面之初,便造了植物青草——蔬菜及果樹,以後又造了走獸及人,使之遮蓋,點綴這一片「旱地」。那麼,以此推理而論,所謂之「大地還是混沌空虛」之真正意義,應是:大地還是荒涼空洞的意思。「荒涼」:既無植物又無樹木,「空洞」:既沒走獸,又沒人煙。耶4:23就用了這兩個字眼來描寫大戰之後的悲慘淒涼景況,依34:11有同樣之意義。申32:10上用了「荒涼」(註:思高本譯作「原野」)一字以指示曠野,同樣的說法,亦見於撒上12:21; 依29:21; 40:17, 23; 41:29; 44:9; 45:18, 19; 49:4; 59:4; 詠107:40(註:思高本譯作「歧途」)約6:18; 26: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