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割(Castration, Castratio)

閹割一事,在埃及希臘的文化上,似乎沒有;但後期的希臘,受東方之影響而有禮儀上的閹割,即將男人的睾丸割去。在東方則自很古以來,在宮中就有去勢的太監,為護衛服侍帝王的后妃宮女。在以色列的王宮中,亦有宦官的存在(列上22:9; 列下8:6; 9:32; 耶29:2; 34:19),惟多數學者都以為這些宦官係外方人。不過,民向來以天主的選民自居,是神權政體的民族,為維持這個特選民族的尊嚴,禁止一切在社會人群中有污點的人進入上主的集會,被閹割的人即其一例(申23:2)。睾丸破壞或被割去的畜牲,不得獻於上主(肋22:24);但在默西亞的王國中,連太監都將被容納(依56:3-5; 參見智3:14),

中國有宮刑或腐刑之罰,是五刑之一。早在書呂刑、傳及孝經上即有所記載,「男子割勢,婦人幽閉,次死之刑」。故此,是十分厲害的刑罰,且被社會視為莫大的恥辱。司馬遷報任安書載有:「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但在中興之初,閹人卻成了宮中的官員,稱之為宦官,其數目視宮嬪之多寡而定。唐玄宗時,宦官竟多至三千人,為最盛時代,其目的及作風亦和其他東方帝王之習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