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Diatribe) 原來是消磨時間的一種娛樂方法,後來漸漸被希臘哲學家們用來作為宣傳自己理論或主張的工具,而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介於論著和講演之間,是以交談方式表達的體裁,它的始祖是蘇格拉底,希臘的犬儒派及禁慾派特別喜歡採用這一體裁。它的特點是作者或講者與一個幻想的敵對者來自問自答,反覆辯證,冷諷熱嘲將假設的敵人攻擊的體無完膚。這種辯論的方式,亦格外見於西塞祿及辛尼加的著作。在舊約中利用這種文體的代表作,要算成書於這一時代的訓道篇。在新約上,格外在聖保祿的書信上,亦採用過這種文體(格前6:12, 13; 參見雅2:14, 25)。中國古哲學家孔子、孟子、墨子等的著作亦隨處可見到這種體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