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示錄文體(Apocalyptic Genre, Genus Apocalypticum)

默示錄文體,是先知們所喜用的文體,用以講述上主的日子,默西亞的來臨,末世與天主的審判等類似題目。在先知的作品內,已有幾部分帶有默示錄文體的色彩,如則33-48; 依24-27; 32-35; 60; 岳;匝9-14,尤其是達7-12。默示錄文體的作者,通常皆導源於先知文學,將先知書中所特有的神視、比喻和象徵再加以發揮,加以補充,加以神秘化,使人民在遭遇困難的時候,得到安慰,信仰得以堅固。

屬於正經的默示錄文體的作品,如達7-12及若望默示錄,都是由天主所默感而在教難時寫作的。其他的默示錄文體著作,既然未蒙受天主的默感,作者為取信於讀者,遂偽托於古代聖賢的名下,如哈諾客厄里亞梅瑟等。如果讀者要問:為甚麼這些古時聖賢所著的書隱藏了那麼長久,而在幾個世紀以後才問世?作者必答:天主曾這樣命令了先知(依8:16-18; 達8:26, 27; 12:8-13),也同樣命令了他們。其實,先知們多提及往事,為叫人民擁護盟約,雖然有時他們也預言未來的事,然而常是為叫目前的選民改過遷善,忠實於盟約;默示錄文體的作者卻單注意未來,祇喜歡講預言,所偽托的古聖賢(如哈諾客)所講的預言,直到作者的時代為止(約公元前二世紀),其實都是在暗示過去的事,因此,不管默示錄文體怎樣深晦難明,總有解釋的辦法;可是,一到了預言作者本身以後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他的言論差不多成了空談,雜亂無章,漫無篇次。有些學者鄙視默示錄文體的作品,認為這類作品都是些令人失望的產品。筆者認為這項批評欠公平,依筆者看來,默示錄文體作品多數是熱烈信仰的產物,因為,按人的觀察,當以民一無希望的時候,而默示錄文體的作者,卻仍在講述唯上主是選民的唯一希望,是他們的盤石,是人類歷史的領導者,所以,將是唯一的勝利者。

此外,默示錄文體作品,如其他偽經和谷木蘭的文件一樣,能以引領我們去透視猶太人的全部宗教生活,使我們發現:在遵法思潮下所產生的作品之外(如米市納,塔耳慕得,塔爾古木,米德辣市等),還有一種思潮,即默示錄文體的思潮,很影響了百姓的心靈,因而堅固了他們的信仰,增加了他們的希望。默示錄文體著作中,雖然有些婦孺之談,但是哈諾客書,梅瑟升天錄、厄斯德拉卷四、十二宗祖遺囑……,處處表現那番由舊約,尤其由舊約的先知們直接傳下來的純正宗教的熱誠。

猶14引用了偽經哈諾客書1:9,聖教會在禮儀上有時引用了厄卷四的詞句;並且還有些宗教的運動,無論是在教會內,或在民中間,與默示錄體文學,無論是正經或是偽經,是分不開的。這種現象,證明研讀默示錄體文學,為研究聖經和猶太教與基督教,都是十分有益的。

見哈諾客書、梅瑟升天錄、喜年紀、厄斯德拉卷四、保祿默示錄、十二宗祖遺囑、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