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拉 [息耳瓦諾](Silas [Silvanus]) 人名,原是出自阿剌美文的撒烏耳,後轉變成希臘化的息拉,及拉丁化的息耳瓦諾。息拉之出現於新約,首見於耶京宗徒會議上,可能基於他的羅馬公民權,當時他在耶京教會中或為首腦人物之一,會議後他同保祿、巴爾納伯等人受托,將會議的諭文傳報與安提約基雅教會(宗15:22-35),向信友們講道猶如先知(宗15:32)。保祿二次出外傳教時,息拉仍是保祿的助手,二人在斐理伯坐監,但因是羅馬公民,暗地被放了出來(宗16:19-40)。二人在得撒洛尼又險些被捕,乃被教友送往貝洛雅,但是保祿仍不能於此久住,乃留下息拉及弟茂德,自己到雅典去了(宗17:4-15)。其後息拉遵從保祿的旨意,前往格林多與宗徒會合(宗18:5),就在格林多宗徒得助於息拉,書寫了得前及得後二書,這由信之開首可以斷定(得前1:1; 得後1:1; 參見格後1:19)。自此宗徒及保祿書信上,再沒有提及到息拉的事蹟,相反地,在伯前5:12上卻記載:「我藉忠信的弟兄息耳瓦諾,給你們寫了封我認為簡短的書信」,目前一切的學者咸認為伯前一書的授意雖然來自伯多祿,但是真正執筆寫信的人卻是息拉(息耳瓦諾),蓋伯前的文筆、口氣、用語及文體等,都與伯後有著顯著的分別;相反地伯前的文筆卻與保祿書信的文筆有些近似,但是至今惟一不能解決的問題,是保祿傳教的助手息拉,在什麼時候,什麼環境及條件下,及基於何種理由,一變而成了宗徒之長伯多祿的秘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