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非爾(Ophir)

人名及地名,意謂「鬆散的土地」,或謂「塵土」。這個名詞通用於人及地區,意即最初居於敖非爾地區的人,就是敖非爾人,他們是約刻堂的後代(創10:29; 編上1:23)。

敖非爾地方聖經上不時提到,它是撒羅滿厄茲雍革貝爾的船隊的貿易對象,從這裡撒羅滿輸入大批純正的黃金(列上9:28; 22:49; 編下8:18; 依13:12; 詠45:10; 約28:16; 編上92:4; 德7:18)。它的黃金是如此的著名,甚至聖經上竟有時用「敖非爾」之名來代替黃金(約22:24)。除了黃金之外,撒羅滿更自此地輸入檀香木、寶石(列上10:11; 編下9:10)、銀子、象牙、猿猴和孔雀(列上10:22; 編下9:21)。這些船隻往返敖非爾一次需時三年,故此都是巨大的塔爾史士船隻,並且需要希蘭人的助力才得以成行(列上10:22; 編下9:21)。

至於聖經上數次所提到的敖非爾究在什麼地方,學者們的意見非常紛紜,舉凡亞美尼亞東非南非錫蘭馬來亞西班牙,甚至秘魯都曾是學者們臆想的對象,並且都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不一而是。但是在這些眾多的意見中,有兩個古老的意見漸漸佔了上風,即是阿剌伯半島或印度,其中猶以阿剌伯半島的可能性為大,主要的原因是約刻堂的後代,所分散居住的主要地區,就是阿剌伯半島(創10:29; 編上1:23,見詠72:15)。但是這個意見也有它的缺點,蓋一來阿剌伯半島向來很少產黃金,二來自厄茲雍革貝爾往返阿剌伯亦絕非需時三年。故此又有人以折衷的辦法來解決這個疑難,就是黃金的真正來源是印度,而阿剌伯半島只不過是印度黃金的轉運站而已。總之,關於敖非爾確在什麼地方的難題是很難解決,或者是根本不能解決,這由學者們眾多複雜的意見就可以知道。

見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