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機謀(Design of God, Decretum Dei)

既然古東方民族大都是信奉多神教的民族,所以在他們的神廟中,不難發現有些「機謀神位」的存在,出定機謀是神明的特權。故巴比倫人的宗教信仰主要的是等候及履行神明的機謀,這可由巴比倫受難者義人的詩文得以證明:「誰可明瞭天上諸神的機謀?沒有一個以黃土受造的人可以瞭解神的計劃」。

聖經上為指示天主、善人或惡人的機謀,有數個不同的名詞。這由思高譯本亦可以看得出來:主意(撒下16:23),計謀(撒下17:14),主張(列上12:14; 編下10:14),計劃(依14:26; 46:11),旨意(詠106:13),指教(約29:21),勸告(箴1:30; 12:15),智謀(箴20:18),議決(厄上10:8; 編上12:20),聖訓(詠73:24),決策(依5:19)等。

民觀念中亦只有天主有「偉大的計謀」(耶32:19; 40:13; 依25:1; 見28:26)。「上主的計劃」常要實現(箴19:21; 依14:14; 14:26, 27; 見詠33:11; 依46:10)。天主以他的「聖訓」來教導人類(詠73:24),所以應平心靜氣地來依恃天主的計劃(依7:4; 28:12),不應放棄天主而自恃人力(依28:13; 30:15)。埃及因上主「對她所打的主意」而驚慌失措(依19:17),因為法郎的謀士所出的是「糊塗的計謀」(依19:11)。是天主自己把履行他計劃的人;居魯士王;由遠方召來(依46:11),為釋放充軍的百姓回國,以遵守天主的旨意(依41; 44:28; 45:1; 48:14-15)。民的受罰是因為沒有履行天主的計劃(依30:1)。天主的計劃是奇妙的計劃(依25:1),是出於天主智慧的計劃(箴8:14)。

天主聖子,即要降來的默西亞是「神奇的謀士」(依9:5),「超見──機謀──和剛毅的神,要住在他內」(依11:2)。古東方的國王亦有「第一謀士」之稱,如哈慕辣彼默洛達客巴拉丹二世等。

「人心的謀略,有如深水,惟有聰明人,才能汲取」(箴20:5)。約伯雖是充滿謀略及受人尊敬的人(約29:9-10, 21),天主卻責斥他使天主的「計劃」模糊不清(約38:2)。機謀的價值超過金銀(德40:25),是老年人的優長(則7:26),可惜有些人卻用來相反上主(鴻1:11)。出計謀的人應先知道人家所需要的是什麼(德37:7-8),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箴16:1)。達味因著阿希托費耳的「好主意」(撒下16:23),「好計劃」(撒下17:14)得脫免難於克服的叛變。勒哈貝罕因妄聽少年人的「主張」(列上12:14; 編下10:14),而喪失大部份土地人民,是為民南北朝分裂的原因。朋友首領及長老們的「勸告」及「議決」,特別有分量(箴12:15; 27:9; 厄上10:3, 8; 編上12:20)。

谷木蘭的宗教團體,特別注意及重視「機謀」,它的團體被稱為「機謀」,「天主的機謀」,「神聖的機謀」,其團員是「天主機謀的人員」。(1Q Sa. I 3; Benedictiones 4, 14; 1QH I 11)。

新約:耶穌的一生就是實行天主的「計劃」(宗2:23)。「機謀」一詞只見於保祿路加的著作上,有時是用來表示人心的渴望及策謀(格前4:5; 宗5:38; 27:12, 42),有時是指天主的意旨、機謀、計劃或決議(宗13:36; 弗1:11),比如法利塞人及學士們「使天主的計劃作廢」(路7:30)。耶穌的敵對者「策劃」謀殺耶穌(瑪12:14; 22:15; 26:4; 27:1),但耶穌的死亡早已在天主的「計劃」之中(宗2:23)。初期的教會明瞭這一點(宗4:28),加瑪里耳強調天主的「計劃」必要實行(宗5:38)。保祿厄弗所長老們致詞時,明言自己曾將天主的「計劃」毫無隱諱地告訴了人們(宗20:27)。保祿並確信天主「按照自己意旨的計劃施行萬事」(弗1:11)。猶太人及世上一切民族都脫離不了天主計劃的範圍(羅:11)。天主的計劃高深莫測,「有誰曾當過他的顧問──策劃者」?(羅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