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圖章(印璽)(Seal, Sigillum) 印章的用途,古今中外是有同樣目的,就是為證實文件的純真(列上21:8; 依8:16; 厄下10:1, 2),信件封條的真偽,及物件的隸屬,格外是在陶器上(約38:14; 達6:18; 瑪27:66; 默5:1, 2)。它平常是串以細繩,掛在頸上,(創38:18, 25; 歌8:6),或者猶如戒指戴在手指上,作為一種裝飾品(創41:42; 耶22:24)。 圖章的樣式有兩種:即輪板章及平板章。這裡所提出討論的是輪板章,蓋平板章已見於另一條文(甲蟲章)。輪板章是一種世間最古老的圖章,導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厄藍人及叔默爾人。它遠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就已存在,直至公元前四世紀左右才漸形消跡。它以石灰石、大理石或其他更堅硬及寶貴的石頭製成,高約十五至四十五公分,直徑在十公分左右,中間有軸以便於運用及攜帶,在圓輪的表面上,刻以所選擇的及有代表性的圖案。自公元前兩千二百年始,亦慣於刻上一句題銘。這種圖章固然導源於北方,但在聖地,甚至南方的埃及,亦有所發現,不過為數較少。考古學者在巴力斯坦所掘出的輪板形圖章,約有二百個左右。 至於在另一個文明古國——埃及——所用的圖章,大多是平板章,亦稱為「甲蟲章」,始自公元前兩千二百年左右。在新約上聖保祿將聖洗聖事比作天主在信友身上蓋的印章(格下1:22; 弗1:13)。天主在被選者的額上作的記號,也被稱為印章(默7:3; 9:4等)。 見甲蟲狀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