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容貌](Face, Facies) 雖然大家一看就知這個名詞是指人的臉面而言,但它在聖經上亦多少有它的演變及借意的說法,而成面前或跟前之意(創16:6; 出34:11)。為能更容易及具體地略解天主的動作,多次將天主人格化,而有「天主的面」的說法。加音犯罪之後自知應躲避天主的面(創4:14)。 因「天主的面」或「天主聖容」的不同表情,而有不同的意義。上主要向那些將子女獻與摩肋客邪神的人「板起面來」(肋20:3)。聖詠的作者卻求天主「顯示慈顏」(詠80:4, 8, 20)。在以民中有一種信念,就是人不能看見天主的面,若然,祇有死路一條(出33:20, 23; 依6:5)。人所能見者,祇是上主的威嚴及光榮,故此人稱這種威嚴為「天主的面」。盛「瑪納」的器皿,及亞郎的棍杖被放在「天主的面前」,即是放在聖所之中(出16:33)。司祭進入聖殿舉行祭祀,或朝拜某一聖所,稱為出現在天主的面前(申10:8; 出34:21; 詠86:9),因為在這些地方有天主的威嚴及光榮在顯示給人(比如以雲彩或火柱)。 人真正能見天主的面是來世的事(格前13:12 13),在現世的人祇可以找尋天主的面,即天主的助佑(編上16:11; 約33:26; 詠24:6)。天主揭開自己的面容,意即施恩施惠之意(詠4:7; 31:17)。誰看見了天主的面,而仍能保存性命者,就是天主的密友,如雅各伯(創32:30),梅瑟(出33:11, 20)。相反地,幾時天主要試探某人,就將自己的面遮掩起來(約13:24; 依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