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斯士派(Gnosticism, Gnosticismus) 一、小引 「諾斯士」原指「知識」(Gonsis)(格前8:1-7; 弟前6:20等),可是因為有「真知識」和「假知識」,且由這種「假知識」含蓄許多奇異思想、宗教和迷信,因此,為了指明這「假知識」,我們特用「諾斯士」這名詞以作識別。要給「諾斯士」下一定義,並非易事。筆者雖識得十多種「諾斯士」定義,但仍認為哲學辭典所載,與聖經對「諾斯士」所供的確義似乎比較更為接近。哲學辭典的載述是這樣:「古代基督教徒中的一派,立言玄秘,頗介乎宗教與哲學之間。其說以為信仰基督教者,不當止於信仰,必由信而入知。」 由諾斯士派作家遺留的斷簡殘編看來,諾斯士的思想或運動可概括如下:諾斯士不重視推論,卻重視啟示、燭照;諾斯士是天主直接賞賜的恩賜,是一種關於至上神——天主和萬物之靈——人的知識,是一種超自然而隱藏的神秘奇視。信仰的宗旨在乎孝敬天主(Eusebeia),諾斯士的目的則在於「直覺」、「奇視」;直覺等於孝敬;人祇要獲得諾斯士,就可獲得救恩。 二、諾斯士的由來 諾斯士不僅基督教的一個派別,而它早已存在,發源於異教的神話、魔術、神諭、迷信和民間哲學。在基督教建立以後,諾斯士派拿著基督教的一些教義,來攙和自己的思想,同時也有一些基督教徒接受諾斯士派的一些思想,攙和在基督教的教義中。在亞歷山大里亞城的諾斯士派,大致說來,還算有點知識風味,在敘利亞的諾斯士派就祇與魔術、符籙、迷信相接近,因此,如認諾斯士為希臘化的基督教義(Harnack),固屬偏見,但主張與上說相反的說法:以諾斯士為反對希臘主義的一種思想運動,也是一種偏見。究竟不可忘記,諾斯士的派別相當繁多,思想也是非常錯綜複雜,要想把這些千頭萬緒的思想歸併為一宗,簡直是不可能。 三、諾斯士的根源 一九四六年,在埃及發現了一個藏有苛仆特文寫成,而屬於諾斯士派書籍的圖書館,其中所有大都殘缺不全。要想實在知道諾斯士派,必須研究教父,如克肋孟、依肋乃、德都良、敖黎革乃、希頗里托、厄丕法尼等的著作。此外,一些屬於舊約和新約的偽經,如:亞當默示錄、亞巴郎默示錄、厄里亞默示錄、保祿升天錄、依撒意亞升天錄、猶達福音、埃及人福音、多默福音、瑪弟亞福音、十二宗徒福音、巴爾多祿茂福音、巴息里德福音、厄娃福音、舍特書、梅瑟書、瑪利亞出生記、向瑪利亞求問記等,都出於諾斯士派人士的手。這些作品,有一些雖然諾斯士的氣味不甚濃厚,但大致說來,對於了解諾斯士的底蘊,仍甚有援助。有些學者為了研究諾斯士教義,認為除了以上所提的來源外,還應該研究赫爾默斯主義(Hermetismus)的文件、曼待運動(Mandeismus)的文件,摩尼教(Manichaeismus)的文件、斯多噶派的作品和一切偽默示錄。但我們以為這些學者太把範圍擴大了,似乎無此必要。茲根據教父們給我們留下的諾斯士零星著作,略述諾斯士的教義。 四、諾斯士的教義 天主那麼崇高,以致自己不是直接,而是藉著一較小的神(Demiurgos)作出萬物,「作出」萬物,而不是從無中創造萬物。諾斯士派作者對創造的觀念原極混雜;一般說來,他們否認有創造,而祇以「謚出」的學說來解釋萬物的由來。他們所講的八個、三十個、或三百六十五個「永世」(Aeones),祇是由斯多噶派哲理和古伊郎民族的二元論而生出來的謬論。依照巴息里德和他的兒子依息多洛和瓦冷定,基督與教會祇不過是兩個「Aeones」,即兩個世代或主理此兩個世代的首領。一切的「溢出」,一切的「永世」便形成所謂 Pleroma( 圓滿)。這種「圓滿」——亦稱Soma(身體)——分為:(一)「超越宇宙的世界」,(二)超越太陰的世界,(三)太陰以下的世界。在太陰以下世界的人是物質,他的靈魂好像是由天主發散出來的一個小火焰,隱藏於他的肉軀內,無異囚禁在監獄裡一樣。藉著諾斯士,「物質的人」(Hylikos)成為「屬魂魄的人」(Psychikos),到後來成為「屬精神的人」(Pneumatikos);如此人藉著諾斯士由「圓滿」,即由超越宇宙的世界,由超越太陰的世界及由太陰以下的世界,獲得救援。 救援者不祇是耶穌,而尤其是諾斯士。在天主與世人之間,存有許多中保,如上座者、宰制者、率領者、掌權者等(哥1:16等)。藉著這些中保,人可肅然接近那「非生而有者」(Agennetos),即自有者——天主。 諾斯士派的教義如與卓越的希臘哲學家的思想相比,實是人類思想的一種退化;諾斯士的倫理如與希臘羅馬斯多噶派的倫理相比,諾斯士的倫理就顯得更使人道衰微。 五、諾斯士教義與聖經 究竟諾斯士主義是否與聖經有關係,學者意見不一:有的絕對否認諾斯士主義影響了聖經,不但如此,而且聖經上諾斯士思想的痕蹟一點也沒有;有的說諾斯士不但影響了新約幾部書,而且也影響了舊約的一些書。筆者認為舊約與諾斯士絲亳沒有關係,至於新約聖保祿和聖若望的著作引用了一些諾斯士的術語,用意是為使他們的讀者更容易明白福音的宣言,尤其是因為二位宗徒志在駁斥諾斯士的謬見。茲將二位宗徒使用諾斯士術語的態度和動機陳述於後: 1、聖保祿:誰也不否認,聖保祿曾使用了諾斯士的一些術語,如 Pleroma(圓滿)(弗1:23)、Aiones(世世代代)(哥1:26)、Cosmokratores(世界的霸主)(弗6:12)、Archontes(權能的首領)(弗2:2)、Oi archontes tou aiones toutou(今世有權勢者)(格前2:6-8)。可是,不要忘記,這些名詞公元前晚期的猶太人也曾使用過,所以聖宗徒不一定採用諾斯士的術語。就算照一些作者的主張,是直接採用了,但在他的筆下,這些術語也祇含有聖經和基督啟示的意義,如此點出這些名詞的實際含義,保祿已達到攻破諾斯士理論於不攻自破的目的了。動詞 Ginosko(認識),在保祿著作內等於希伯來文的 Iadah 。「認識」一詞,不但指人悟性的行為,如同希臘文的 Ginosko(知道),而且也指人的靈魂的知識和感情的雙重作為,幾乎等於知與愛二者同時並發而成為一個作為(格前8:1-3; 13:12; 迦4:8-9)。由這動詞發生出來的名詞 Gnosis(知識),按聖保祿,是天主的「神恩」,如言語、治病、說先知話、解釋語言(格前12; 14:6)等神恩一樣。「知識」這神恩,與諾斯士的「知識」截然不同。諾斯士的知識係出自希臘神秘教及術士西滿(宗8:9-25)的理論,本質乃是一種「直覺」,或一種「突然的燭照」;對象是天主、世界、天主和世界的關係,以及人類以接近天主的媒介。聖保祿講論的「知識」,除了是天主的「神恩」外,它的對象是天主救恩的計劃(格前13:2; 羅11:13; 參見智2; 7; 9),或聖經的奧義(迦3:7-9; 4:21-31),如智慧書上和默示錄上所揭示的。再說,聖保祿言及的「知識」——神恩,不是一種「突然的燭照」,也不是誰獲得了誰便得救。它祇是一種助人度聖善生活的恩典,教導天主義子立己立人。由於它的宗旨在於聖化自己和他人,因此,如果人不愛他人,這人的知識便是虛有其名而無其實,於己於人不僅亳無益處,反而足以自欺欺人(格前13:8)。 此外,鑒於聖保祿在哥2:3, 23; 弟前1:6; 6:20中曾攻擊過猶太化的諾斯士;在牧函(弟前1:7; 鐸1:10, 14)中,也祇斥一種由猶太和希臘人思想混合而成的諾斯士主義;因此,筆者以為大宗徒對諾斯士主義的底細必備悉無遺,一如伯後和猶的作者所表現的,無怪宗徒不時使用他們的喜愛的術語。 2、聖若望在其福音、書信、和默示錄中,也攻擊一種正在發展,而帶有諾斯士色彩的異端。 若望福音書似乎就如諾斯士書籍一樣,憑著二元論的對比:光明與黑暗,精神與物質,生與死,真理與謬理等編纂而成的。此外,若還很多次利用諾斯士喜用的名詞 Aion(「永生」、「今世」)。聖若望使用諾斯士術語和對比的目的,祇要深入研究他的福音,就不難領會到他是要把諾斯士主義的各種謬說,加以一一擊破的。現在指出他有意直接擊破諾斯士的幾端為他重視的道理為例: (a)宇宙不是由天主「溢出」的,也不是藉著「小神」(Demiurgos)「作出」的,而是天主藉著他的聖言——耶穌基督——造成的(若1:3-10; 參見17:24);(b)物質的造物雖然是屬於物質,天主仍然愛顧它,尤其愛顧世人,甚至為人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若3:15; 若一4:7等);(c)天主向世人要求的,主要是愛情,然後才是知識;認識耶穌,目的是為跟隨耶穌,跟隨耶穌即是與他形影不離,一模一樣。第二、三世紀的偉大教父,都是本著聖若望的這些原理,擊敗了諾斯士主義。 見希臘主義。 |